-
。信心力行,祸可立消,福可立至,曾无一人或失。且凡善虽可格天,然必有待而为,如合人夫妇,完人骨肉,还人遗金,救人性命,讵不更大于放生,但此非常有之事,未必一时能遇,就使有遇,亦属偶然,断无可以常继之理...万万生命,今虽死,径往西方,岂不乐哉?’钱王闻而释之,出家为僧,梦观音以甘露灌口,慧性日开,著万善同归集等。住永明寺,朝放生,夜施食,日课佛名十万,皆回向净土。享寿九十八岁,合掌坐化。后有僧入冥,见...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5875246.html
-
缘于去年九月,妙莲老和尚的“解惑叮咛语”有了广东话译本的CD、录音带,转述人是刘德华,因此,有意无意间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刘德华是影视歌三栖艺人,声音的表达能力自有一定的水准,但他在这许多演唱会、演戏、拍广告、度剧本、练健身等工作之中,如何还能够匀出时间来做这件看似简单实则繁复的译述工作?是甚么原因促使他要做这件事?在整个工序中,可有遇过甚么困扰又或有甚么得著?且让刘德华自己来解答: ...
尹怀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4345103.html
-
为重。”此语是值得皈依三宝者深思反省。 六、颇公开示说:“藏中于皈依境错误者不在少数。侠日扎仓(地名)有大力鬼神,经此者彼往往为祟。一日有遇此者恐其作祟而拜之,夜间见众鬼趋前分肉,一鬼不得,全体骚然,... 皈依因及境 一、班禅·洛桑却季绛称说:“皈依因有二:一、生怖畏恶趣苦。二、知唯三宝能救护。皈依清净与否?以是否具此二因而定。”此言一,当思易堕三途苦,而希求救护;二,当认识何者方能有此救护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3048516.html
-
况时命纷谬,世道交沦,而不深根固蒂,宁极以待哉?若达开塞之有运,时来非由遇,则正觉之道,不虚凝于物表,弘教之情,亦渐可识矣。 有大乘高士,厥号龙树,生于天竺,出自梵种。积诚曩代,契心在兹。接九百之运...若人并世,叩津问道。至于研味之际,未尝不一章三复,欣于有遇。其中可以开蒙朗照,水镜万法,固非常智之所辨。 请略而言:生途兆于无始之境,变化构于倚伏之场,咸生于未有而有,灭于既有而无。推而尽之,则知有无...
慧远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3474400.html
-
而佛寻子整件事的过程便有如下的比喻。佛装扮成员外,请人假装为佣工,与他的孩子不期而遇,见他落破,便邀他一起到员外家帮佣,赚钱锄口。浪子接受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众生的习性都是有一种做生意的心理,凡事都谈... 师到大愚。愚曰:甚处来?师曰:黄檗来。愚曰:黄檗有何言句:师曰;某甲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遇无遇?悬曰:黄檗与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更来迄里问有遇无遇。师于言下大悟。乃曰:元来...
叶柏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3767575.html
-
努力!勤求本心,勿令妄漏。过去不知,已过亦不及今身现在,有遇得闻妙法,分明相劝,决解此语,了知守心,是第一道。不肯发至诚心,求愿成佛,受无量自在快乐,乃始轰轰随俗贪求名利,当来堕大地狱中,受种种苦恼,将...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
弘忍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5539643.html
-
倏云开日霁,吏民咸有喜色。老僧迎而慰曰:曩时士大夫之游,遇阴雨者,十常八九。今且阴而复晴,殆山灵之默相乎。既入山已,烟岚森列,若天柱,老人,二神,云门,诸峰,皆争奇献秀于云霄之表。予喟然叹曰:此天设而地藏乎?...胜,而较往志则无讹舛矣,夫山亦岂有遇不遇哉。 汉史迁东南游,入会稽,探禹穴,凡收历诸山靡不录,独此山遗。 迄唐李青莲,望之江上,荣以佳句,易今名,山始显,与金焦庐黄并称胜,吁!岂前此人皆忽而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4040289.html
-
现在有遇得闻,分明相语,快解此语,了知守心一道,不肯发至心求愿成佛,受无量自在快乐,仍始轰轰随俗,贪求名利,当来坠地狱中,受种种苦恼。……
问曰:此论从首至末皆题自心求道,未知果行二门是何而摄...佛教则相反,往往通过建立宗派以扩充自己的势力,于隋唐五代形成了多种宗派,其中,以禅宗的历史发展脉络最为清晰,从印度禅宗诸祖到菩提达摩入华传法,及其以后的诸祖都比较清楚,敦煌文献也多有记载。达摩入华前...
杨富学 王书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639132.html
-
无论生佛土,生六道,根据三世的因果,逐日都有生可缘,但总在七七日内,得一生处。但也有超过七七仍为得生的,即是由于有些异熟果尚未成熟,果报也就随着迟延了。
三,我国旧时丧仪,本有遇七必祭,七七为止...生与死是人生唯一的大事,人人有了解的必要。善导和尚说:“世之大事,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若错,便堕轮回!”。这是他在>中,勉励人要慎其终的。然而死与生是有连锁性的,要得慎终,必先原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2743702.html
-
结局云: “游化为务,不测于终。”此可见7世纪中叶还没有关于达摩结局的神话。同传附见《慧可传》中有“达摩灭化洛滨”的话,但也没有详细的叙述。记达摩的终局,当以此传为正。 《旧唐书·神秀传》说“达摩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只履而已。”此为后起的神话。 《洛阳伽蓝记》记宋云事甚详,也不说他有遇达摩的事。8世纪中,东都沙门净觉作《楞伽师资纪》(有敦煌唐写本),其中记...
胡 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456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