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什么是“分段生死”?什么是“变易生死”?两种有什么不同? 徐恒志答:由于见思粗惑未断,而受六道分分段段的生死叫“分段生死”。由于无明细惑未断,虽已出离六道生死,尚须经历无明渐灭,证悟渐增的变易,叫“变易生死”。前者是三界内的生死,后者是三界外的生死。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311911395.html
-
如本法师答:聋者是八难中之一难,可谓业障(梵语karmavarana)深重,现生当中,听佛法亦障碍,临终之时,气未断,耳聋之故,开示念佛依旧听不到,但聋者若明白往生的道理,善念现前,痛念人生无常,欣求极乐,他心想佛,一心一意想往生西方净土,弥陀愿力不思议,亦必接引往生无疑。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184512417.html
-
如本法师答: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是名三种慈悲。
众生缘慈悲:是对一切众生都视如父母兄妹眷属,常起与乐拔苦之心,这是凡夫未断烦恼的有学之人,所起的慈悲。
法缘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这是断烦恼达于法空(梵语dharma-nairatmya)的三乘圣人所起的慈悲。
无缘慈悲:是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皆起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25612304.html
-
如本法师答:淫欲是生死的牵绊,是轮回(梵语samsara)的原动力,当人在临命终之际,在家居士正淫未断,但能正念提起,愿力坚固,专注一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可蒙佛慈悲接引,带业往生,更无有疑。
但学佛者不可抱著侥幸之心,应该好好的勤修梵行为佳,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淫欲不断,尘不可出,佛弟子应依此共勉之!
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10112434.html
-
淫欲是生死的牵绊,是轮回(梵语samsara)的原动力,当人在临命终之际,在家居士正淫未断,但能正念提起,愿力坚固,专注一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可蒙佛慈悲接引,带业往生,更无有疑。
但学佛者不可抱著侥幸之心,应该好好的勤修梵行为佳,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淫欲不断,尘不可出,佛弟子应依此共勉之!
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梵语hetu-...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62577737.html
-
问:
生而聋者,其临终时善知识为他开示助念,能否往生?
如本法师答:
聋者是八难中之一难,可谓业障(梵语karmavarana)深重,现生当中,听佛法亦障碍,临终之时,气未断,耳聋之故,开示念佛依旧听不到,但聋者若明白往生的道理,善念现前,痛念人生无常,欣求极乐,他心想佛,一心一意想往生西方净土,弥陀愿力不思议,亦必接引往生无疑。(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8405283250.html
-
(1)我们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忘掉,但是见思烦恼没有断,能不能了生死出轮回呢?
道安法师答:我们修净土法门,哪怕见思烦恼一丝一毫未断,只要你是深信切愿,照样可以往生西方,永离生死轮回之苦,这就是修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
(2)那么见思烦恼未断的念佛人,往生西方哪一土?什么品位呢?
道安法师答:没有断见思烦恼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同居土。同居土分三辈九品,三辈就是上、中、下,...
道安法师
净土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255111142.html
-
(1)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道安法师答:这乃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力的加持。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愿中的第九愿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这就是保证生彼国的人皆有神足通,此外还有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等诸神通。所以带业往生西方的凡夫,虽然烦恼未断,自己神通还未显现,由阿弥陀佛本愿威神...
道安法师
净土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260211145.html
-
一个后生来到一座寺庙,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想以此考考老师父,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为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师父随口答道。
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后生接着说,“我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但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8221116616.html
-
佛、圣人、僧属于敬田;和尚、阇梨、父、母、属于恩田;病人属于悲田。
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是名三种慈悲。
众生缘慈悲:是对一切众生都视如父母兄妹眷属,常起与乐拔苦之心,这是凡夫未断烦恼的有学之人,所起的慈悲。
法缘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这是断烦恼达于法空(梵语dharma-nairatmya)的三乘圣人所起的慈悲。
无缘慈悲:是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
佚名
八种福田|三种慈悲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5527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