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唐后主——李煜
当一个人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排遣的时候,他就会转向精神层面寻求自我解脱。此时,宗教的力量往往特别具有吸引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诸国佛教盛行,为李煜从精神层面上...思想对于现实生活中痛苦无助的李煜而言,无疑是茫茫大海的一根浮木。早在先主、中主之世,南禅宗“五叶”之一的法眼宗创始人文益禅师便已长期在南唐金陵传道弘法,并受到先主和中主的礼遇和重视。李煜从小便沐浴在法眼...
佚名
|华人佛教|众生|南唐后主|李煜|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9/16431991122.html
-
李煜与佛教 张秀珍 五代十国时期,总体而言,动荡的政治形势阻碍着佛教的发展。但是,与战乱频发的北方相比,南方诸国则相对承平稳定,加之许多帝王都热心护教,所以南方的佛教事业显得蒸蒸日上。其中,南唐后主李煜的佛教因缘尤引人注目。 李煜不仅自号“莲峰居士”(《墨庄漫录》卷七),还说:“我平生喜耽佛学,其于世味澹如也。”(《钓矶立谈》,《丛书集成初编》本)后主信佛,一方面固然由于家族传统;另一方面...
张秀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1261020.html
-
李煜和他的词
在中国词史上,存词不多,但却以他词艺的精美而使人不能忘怀,而且在词史上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的一位词人,是五代时南唐著名的词人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十八首,断句若干,文七篇,词三十多首。他把词当作一种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主要形式,倾注了很多心力,在他的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煜的词,依据他生活上的变迁,大致可以划分为入宋以前和入宋以后两个时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0666054.html
-
李煜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南唐后主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考虑到五代十国佛教兴盛的...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上,在探讨生命的永恒与自由时,文学艺术与宗教找到了共同点。本文所讨论的李煜与佛教的不解之缘以及李煜词的佛教色彩,便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人生态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4963515.html
-
曾经有个赫赫有名的清凉寺,1000多年前,南唐后主常年住在清凉寺内,甚至在宋兵围城的时候,李煜还在清凉寺内求菩萨保佑他和小周后。历史上的清凉古寺早已毁于清末的战火,记者昨日获悉,南京市已经批准恢复清凉寺...道场其实就是清凉寺的前身。”
宋兵来了,李后主还在寺内
“南京曾经出现过几位特别崇尚佛教的皇帝,梁武帝曾经出家三次,大臣花钱来赎。而南唐时期,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也是佛教信徒。这两位南唐的...
佚名
|清凉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09092036360.html
-
诗论家司空图——耐辱居士
南唐后主词人李煜——莲峰居士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居士
北宋词人周邦彦——清真居士
北宋文学家李之仪——姑溪居士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3167918.html
-
德庆堂”即为李煜亲题。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寺内原藏有中主李瑕的“八分书”、画龙名家董羽画的龙及书法家李霄远的草书等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3556278.html
-
常曲不端。以委曲之心参禅入定,如觅兔角,如缘木求鱼。 能直言便是当家人说了算,诸仁者但直言下去,必受实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悲夫,李煜。心喜则万物同喜;心愁则万物同愁。...
觉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0048298.html
-
微雕作品也充满深厚文化内涵。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赤壁怀古》、文天祥的《正气歌》……无论材料有多小,罗兰都会设计一幅别有意境的画面,与诗词主题相呼应。罗兰给记者拿出了一件微雕作品:一粒芝麻大小的象牙...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09501282221.html
-
更愁”之时,词中高手如李煜更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流”之叹。水是交友的榜样,“君子之交淡如水”;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 水中有哲理。
(二)
老子曰:“...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48278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