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连杰:因为你拍电影,把电影一步一步地推向亚洲、推向世界,也做了一点点的贡献,这都不是你第一要做的目的,其实人第一个目的就是幸福,快乐,那如何达到幸福快乐,如果我到了七十岁,还是在为个人的名...开始去寻找生命的,寻找一些答案。
李: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我说微笑;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我说是爱。
戈辉:之前有一个传说,说李连杰四十一岁就要出家,是真的吗?
李:其实真正的是...
【佚名】
|李连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5/0910229536.html
-
佚名
|李连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4/08541537885.html
-
中新网8月2日电据星岛日报报道,李连杰昨日专诚返港祝贺中国星与卫视电影台签订新购片协议,台上,李连杰笑说有个秘密要告知大家,就是他原来也是中国星创始人之一,因为中国星一开始,他已每天参与开会工作,所以今次这个盛会一定要出席。 李连杰透露,两年前已开始创立“有缘基金”(英文为ComingTogether),其后发生南亚海啸事件,他就向政府建议加入“一基金”项目,...
佚名
|李连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8/121614235.html
-
■爱就是付出 对家和国家
李连杰曾经说过,爱家的男人是英雄,也曾经为了陪怀孕的妻子而推掉了演出《卧虎藏龙》的机会,昨天他重申,“不管是什么,我倾向...红十字会一样。当然了,一开始爱是靠两性的吸引,后来延续下去几十年,到你死亡的时候,我想更多的是彼此的付出。”
当了丈夫和父亲的李连杰知道对家庭付出,所以在海啸中,他没有害怕,而是一直在保护女儿,所以在听了太太...
秦菁
|李连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10/1437471669.html
-
银幕上他是武林高手,生活中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李连杰曾经掷地
有声:爱家的男人是英雄。他也曾经为了陪怀孕的妻子而推掉了《卧虎藏龙》的演出机会。昨天,李连杰来北京,开始了他以爱为主题的大学演讲。在演讲之余,记者就人生、事业、家庭、信仰、灾难等话题专访了李连杰:
记者: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总会倾向于家庭?家庭对于你的生命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呢?
李连杰:我...
陈滨
|李连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10/1255071695.html
-
与圣严法师结识于2003年「无名问无明」对谈会的国际影星李连杰,特别专程上山瞻礼法体。李连杰回忆,2003年对谈后,圣严法师要李连杰「借他十天」,希望他到美国象冈道场打禅,那一场禅十,给他的生命带来了重大影响。
李连杰说,自己今年1月31日还在瑞士,当时瑞士当地下了一场大雪,他在雪地里走著,想起当年在象冈道场打禅十的那场雪,竟和瑞士的这场雪如此相似,让他想起那次禅十最后一天去找...
佚名
|李连杰|禅修|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2/08411635019.html
-
佚名
|李连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4/08532437884.html
-
不管走中国人、美国人、全世界的人,作为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就是幸福、快乐。但另外一个东西是大家公认的——人是生活在人群里,在这个群体里就需要关心、爱和付出!(掌声)
连简单的动物都了解普通的保护和爱,...
李连杰
|爱心|慈善|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9540720479.html
-
半开始进行洒净开山仪式,台北市长马英九、李连杰、林青霞、王侠军等贵宾均在洒净开山的行列中。接著进行活动的高潮,大殿舞台上「大悲心起」的佛幔在圣严法师、马英九市长、以及来自美国、荷兰、非洲、法国、日本等地...大典结束后,笃信佛教的李连杰,准备一部以纯金金箔打造的金刚经赠送给圣严法师。李连杰说圣严法师的开示法语他一直都点滴在心头,升华到整个虚空充满在整个世界;而这部金刚经是真金打造,永久存在不毁坏,会长久...
佚名
|法鼓山|李连杰|林青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11/1744382106.html
-
李连杰在灾区搬运赈灾物资
“血汗工厂”事件后,张茵多次在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面前落泪……
在汶川发生大地震之后,众多演艺明星纷纷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李连杰是最为活跃的“救灾明星”之一。他不仅发动自己成立的“壹基金”捐款,还亲自运送救灾物资到灾区。早前,李连杰表示,救灾是一场马拉松,他已推掉了一些片约,在灾区逗留数日。如今,为了能腾出更多精力帮助灾区同胞,李连杰...
沈梅
|爱心|慈善|李连杰|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0622202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