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在禅师的开示里,禅师说禅修者达到某个观智时,就能够看到他在未来何时会证悟阿罗汉道果的准确时间。这是否意味着几时悟阿罗汉果位是命中注定的?若是如此,在见到自己在未来何时会证悟阿罗汉道果之后,即使是更加勇猛精进修禅及其他善行也无法令其波罗蜜更快速成熟而证悟阿罗汉果位,对吗?
帕奥禅师答:七部《阿毗达摩论》当中的《双论》记载佛陀说有两种「最后有者」,即:到了最后一生的人。其中一种是肯定的最后有者...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阿罗汉果位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09140695653.html
-
行妙,因为真理、智慧和实践三个方面代表了行者的修行历程,但行者修行的结果则是由位妙来代表的。故智者大师的果位体系,既是对前三妙的总结,为行者修行成佛提供了可资遵循的途径。 关键词:1.教判体系 2. 果位 3.四教 4.五味 5.位妙 A Study of T’ien-t’ai Chih-i’s...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743452.html
-
法界相应。其功用乃是究竟无方便的直门,行人能直达圆满成佛的果位。故智者称:“大树、实事,同缘中道,皆破无明,俱有界外功用,故此位为妙。而别教从方便门,曲迳迂迴,所因处拙,其位亦粗。圆教直门,是故为妙。[...乳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乳杂血,譬凡夫,因凡夫仍未断惑。乳指佛性,血指见、思惑,故此凡夫不在阶位之内。一种是纯乳,譬声闻初果和二果,因为须陀洹只破了见惑,而斯陀含侵除思惑未多,与净乳无异。第二层阶位酪是...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843453.html
-
发菩提心之大小,在果位上有什么差别?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行者若在因地中发心广大,将来证果亦是很大。同理,若是发心较小,所证之果也必然不大。如阿罗汉只发起出离心,无有发起菩提心,故只能证罗汉之果位。《佛说演道俗业经》云:“畏无量生死,周旋之艰难,心已怀恐惧,唯欲求自安,坐禅而数息,专精志安般,观身中恶露,不净有若干,弃捐三界色,断欲得自安,不能修大慈,唯志乐泥洹。”...
嘉扬彭措仁波切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9240389580.html
-
有人问我,我出家的师傅是“登地菩萨”“还是被证明“声闻果位”的 ,这里的“登地菩萨 ”和“声闻果位 &...地菩萨为圣,登地即是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
“声闻果位”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证阿罗汉。
佛教史中很少有大德法师自己称证到什么果位的,天台智者大师被门人问及...
门肃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80077821.html
-
菩萨是梵语,是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的简称。佛是梵语,是佛陀耶(梵语Buddha)的简称。站在因果的立场而言,菩萨为因,佛为果。佛的果位是菩萨道行者最终目的,究竟的菩萨道,果位是平等...权宜方便,在家戒质量少,出家戒质量多,因中质量有差别,果位亦有差别,不然就不用分为在家菩萨戒与出家菩萨戒之异矣!在家菩萨戒仅是出家菩萨戒之部分而已!这是佛法给予在家众行菩萨道的一种方便权宜,是过程而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4452980.html
-
问:修行人别世以后,烧有舍利珠,是表示什么果位的证据?(慧德)
李炳南答:焚后舍利是修持有力之表证而已,不能据此定何果拉。
李炳南
|析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9545412845.html
-
如本法师答:
菩萨是梵语,是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的简称。佛是梵语,是佛陀耶(梵语Buddha)的简称。
站在因果的立场而言,菩萨为因,佛为果。佛的果位是菩萨道行者最终目的,究竟的菩萨道,果位是平等的,菩萨道(梵语bodhisattva-carya)是通于出家与在家,所谓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是也!
若站在戒相立场而言,在家菩萨戒有六重二十八轻戒,出家菩萨戒有十重...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445812209.html
-
如本法师答:证得果位的圣者,在他们的境界中,法身(梵语dharma-kaya)本不生本不灭,有生必有灭,无生则无灭,有来必有去,无去则无来,生灭来去圣者的心地早已超越解脱,不受生灭来去诸法所束缚,亦能于生灭来去中自在出入,不离生灭来去,亦不著生灭来去,如手划虚空,虚空不留痕迹,圣者心地亦如是!
圣者证得果位,亦不断严土熟生,往返十方世界,广行菩萨道(梵语bodhisattva-...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584012393.html
-
如本法师答:有因必有果,果由因而来,无因则果不得成,因是构成果的主要条件,世间诸法不离因果(梵语hetu-phala),出世间法也不离因果,凡夫修行到证成果位,也必须由因地到果地,透过修行的时间与空间,广修福德与智慧(梵语jnana),以达到圆满的境界。
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者修法与境界有差别,故证成的果位与时间亦有长短差别,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声闻乘(梵语Sravaka-...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22491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