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烦恼即菩提。与金刚王菩萨一体。 爱染明王象征众生的染爱情欲无非是清净体性,染净不二,而依此修习净菩提心,此即烦恼即菩提之义。 修习爱染明王之法,主要是以调伏、敬爱与祈福为主,尤以敬爱法为甚。此...
释真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1257654.html
-
的译经中,主要是般若类经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乘经典,他经过有无双遣的中道“不二法门”强调世间出世间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把佛教的出世移到了世俗世间《维摩诘经•佛国品》载“佛言:童子,蚑行,喘息,任务之土,则是菩萨佛国”,“若人意清净者,便自见诸国佛国清净”,此“染净不二”的理论,在魏国时期深受一些门阀士族的欢迎,进而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康僧会本人并不侧重于翻译经典,而更重于...
释祖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5572094348.html
-
具足两种相反价值(净与秽),客体不二,而且,主体方面亦不落于二分法︰每一个主体亦净亦染,可同时明同时无明。如此才成得了染净不二、烦恼即菩提等义。 本文谈完上述诸义,重论山家山外所争的几个要点。由...二分法︰每一个主体若净则不染,若染则不净,不可同时明同时无明,亦即知礼所斥之“迷即烦恼,悟即菩提”的境界。(31)如此则成不了染净不二,烦恼即菩提等义。(32) 知礼于其《妙宗抄》中用圆教的“即染之...
任博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5.html
-
rdquo;、“不二”的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破除了一切法的分别对待,于是“色空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染净不二”,“生佛不二”,“世出世不二”,“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孰煌本《坛经》)等等。
再如,...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1751294.html
-
身心安住的家园;清净佛国是我们究竟的依止,是身心永恒归宿。但是极乐世界的往生,需要靠现世人生的千番历炼、百般修行,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境地。涅槃的证悟需要落实于生死苦海,去观照染净不二的实相,才能成就...
觉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2873689.html
-
即法性,则是净,故染净不二,如〈十不二门〉云︰ 五、染净不二门者︰若识无始即法性为无明,故可了今无明为 法性。法性之与无明遍造诸法,名之为染;无明之与法性遍应 众缘,号之... 若综合上述十门来加以分析,可得知此十门中,实以第一门“色心不二门”为基础,由此而成就内外不二、修性不二、因果不二、染净不二、依正不二、自他不二、三业不二、权实不二、受润不二等其余九门,此可从每一...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0.html
-
是修行悟道的根本,要悟入心是佛必须通过染净诸法为方便参悟,惟有深达领悟染净不二及本无染净之相,而呈现出清净平等之心。若证得“此心”便是“佛心”,既然心佛已显,就无须再以心佛为相,而应以无相无念而平等...
圆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049378.html
-
quot;臣向君",为唯见事理,不见事相,故曰"舍事入理";(5)兼带,即"君臣道合",为理事圆融,染净不二,是理想的最高境界,用曹山本寂的话来说就是&...。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汝能知之,无所不备。[3]
这种万法唯心、凡圣不二的思想,是惠能门下的共同思想。例如南岳怀让曾示众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4]...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3258725.html
-
不生不灭的境地。涅槃的证悟需要落实于生死苦海,去观照染净不二的实相,才能成就涅槃的解脱妙果。佛国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来流光,而在当下人间净土的建立,现世人生的庄严。因此,我们目前所要努力的是去...
觉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0360157.html
-
唯识法相宗又与华严宗形成对立的关系。一则从妄染的分析研讨谈唯识;一则著重染净不二而谈真常唯心,前者有五重唯识观法,循序渐进由相唯识入于性唯识,完成离妄染证真如实性的观行;而属真常唯心系统的后者,却也有...一凝然不作”的理体。万法的生起必待他缘,而以阿赖耶识为一切法之所依,必须转舍染污依,才能显现真如的境界。固然唯识学的真义并不是说在阿赖耶识之外,另有一叫做真如的理体,染净实则为一事之两面,但唯识系著重...
阮印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326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