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风四大,枯绳譬喻人命,白鼠譬喻日月。
白鼠般的日月蚕食世人的性命,人的生命日日减损。死囚般的众生,却执着滴滴甜蜜的人间欲乐,面对无常的痛苦,反而不知不觉,习以为常了。 ...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73216533.html
-
向他举起单手致意,然后乘车飞驰而过。
尊者心想:他在人间本来是我的徒弟,现在耽著天上的欲乐,都忘本了。
于是尊者以神通力定住耆婆的车。耆婆不得以只好下车,向师父目犍连顶礼。
尊者以...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轮回|放逸|欲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19362819167.html
-
学诚法师:欲乐和法乐的省思 一、认识我们修行佛法中的问题及原因 『问题』:不少信仰比较好、道心比较好的佛教徒,学了几年以后,信仰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巩固,甚至有减弱、退化的现象,道心不仅没有越来越...能够得到验证的,我们一定是会有收获的。反之,放纵自己的欲乐,那就是凡夫的行为,都是在六道轮回中循环。 三、五欲与佛法的区别 1.五欲的特征 ——对于五欲的放纵、追逐能够得到短暂的快乐。 ——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0361011.html
-
认真听讲
多媒体教学
2006年12月12日,法门寺佛学院全体同学观看法门寺方丈学诚大和尚在北京龙泉寺的精彩开示《欲乐与法乐的省思》,同学们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写了43篇学习心得报告。 ...。对佛法现实永久究竟的快乐,来靠我们自己来充实。佛和世家圣贤都告诉我们:欲乐对身家性命有很大的危害。我们要好好加以疏导,走出迷途。靠佛法,靠善法,就能够跨越欲望的鸿沟、深坑。” 人生难免有挫折、失败...
【佚名】
|学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2/0850347073.html
-
问 :菩萨得到授记时所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有能力在听完佛陀开示一首短偈之前或之后就证得阿罗汉果。然后在四阿僧祇劫和十万大劫的漫长时间里,总是维持如理作意及大悲心。如此,很难令人相信,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菩萨还是凡夫,还会生起无明,而去享受欲乐?
帕奥禅师答 :你应当了解缘起的法则,即:若没有无明,贪爱就不会生起。在我们菩萨的最后一生,成佛之前他对妻子耶输陀罗及儿子罗候罗还有贪爱。为什么说对...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菩萨在最后成佛无明
http://www.fjdh.cn/fjask/2009/10/20531492774.html
-
问:菩萨得到授记时所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有能力在听完佛陀开示一首短偈之前或之后就证得阿罗汉果
。然后在四阿僧祇劫和十万大劫的漫长时间裡,总是维持如理作意及大悲心。如此,很难令人相信,在最
后一世成佛之前,菩萨还是凡夫,还会生起无明,而去享受欲乐?
帕奥禅师答:你应当了解缘起的法则,即:若没有无明,贪爱就不会生起。在我们菩萨的最后一生,成佛之前他对妻子耶输陀罗及儿子罗候罗还有贪爱。為什麼说...
帕奥禅师
南传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8143711166.html
-
(一) 不要舍弃慈悲,因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二) 不要舍弃外境之现象,因为一切外境之显现,皆是心性自显之光明。
(三) 不要舍弃一切妄念,因为他们都是法性之显现游戏。
(四) 不要一意舍弃烦恼,因为烦恼能令行者忆起智慧。
(五) 不要一意舍弃欲乐,因为欲乐能灌溉和增益(行者之)证悟及觉受。
(六) 不要舍弃疾病和痛苦,因为疾病和痛苦皆可成为自己的善知识...
冈波巴大师著 张澄基译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0752304730.html
-
如本法师答:出家(梵语pravrajya)是来自四面八方,根机深浅有别,但总不外乎四类出家者。
一、身出家心未出家:即身虽为僧伽,但心犹有顾惜爱世间之种种。
二、身在家心出家:即虽在家受用五欲之乐,但却不耽染欲乐,心心向道故。
三、身心俱出家:身不但已出家,连同心亦已超越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之欲乐,毫无顾惜爱恋世法。
四...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25812306.html
-
一般人总认为必须吃苦才算有修行,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佛陀对修行的态度是主张“不苦不乐”的中道。因为“苦”容易使人心生烦恼,“乐”又容易使人散乱放逸,心力不集中,所以偏苦或偏乐的修行都不顺于佛道,难得解脱。尤其某些外道修无意义的苦行(如食牛粪、食草、烤火等),或极力主张欲乐,这都是无助于解脱道的邪见。修行人的生活是精神...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62377736.html
-
济群法师答:
天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欲界天人沉溺于欲乐,觉得享乐才是最要紧的,根本想不到接触佛法。佛典中有个故事:佛陀在世时,有位叫耆婆的在家弟子是名医,僧团有人病了都找他治疗。他医术高明,...于享乐,早将修道置之度外。色界天的情况又是如何呢?那里的天人安住于禅定带来的喜悦中(这可是远远超过欲乐的喜悦),也不能进一步修习解脱道。
天人虽因往昔善业带来极大福报,可以随心所欲地享乐,但也...
济群法师
天人福报极大,为何不能修行?|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0257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