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业。”
《入行论·安忍品》中说:“我昔于有情,曾作如是害,既曾伤有情,理应受此损。愚夫不欲苦,偏作诸苦因,既由己过害,岂能嗔于人?”意思是说,...眼前所见到的一切是由自己过去的念头变现的——这就是佛陀所宣说的离苦得乐的法宝。当一个人对这个道理生起定解之后就知道,眼前所见到的一切都是自己过去的念头招来的。所以,当我们遭受他人...
明如居士
深信因果|念头|力量|佛法
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40659325576.html
-
再有后有。 注:人若能如实知见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并已断此五蕴之根本,则已达到断苦之地位,不再有后有。此“后有”,即将来再生之肉身也。 七三、行十力之戒,少欲无所求,精勤断生死,则能证涅盘。 注:... 九七、女色污梵行,人爱乐女色,苦梵仅能拭,非水洗不净。 注:女色及女欲,为梵行之污染,人若爱乐女色,则永不能悟道。盖苦行及梵行,仅能拭去小小之不净,苦行梵行,不是清水,不能洗去一切污染也。 九八...
皇波折罗禅那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2842090.html
-
,轮回中受苦平等,或求乐、不欲苦平等,乃是指对其他有情亦能生起如珍爱自己之心。其修法请参阅余论。 复次,如格西夏博岗巴所说:“若未能视自如仇之前,上师等任何人均不能利益之;若能视自如仇,方能生起...趣苦、皈依、业果与轮回苦等。 (二)正行修菩提心 若详细思维,将知轮涅一切皆是发心助缘,观待轮回本性,能策发“汝应发心”之念;观待声缘堕寂静边之理,亦激励发心。需发心的原因之一是:一切有情皆为...
帕绷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5843240.html
-
无量劫,备受诸苦,我等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我等堕地狱时,佛复悲痛,欲代欲苦,而我等业重,不能救拔。我等生人道时,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我等,心无暂舍。佛陀对于我们的恩德,如此之重,... 然而,我们应了知世间的报恩方式,是智暂非究竟的,未能真正酬报其恩,不能令其解脱无明长夜,脱离生死轮回。我们应该以佛法来引导他们,归依三宝,远离十恶业道,勤修十善业道,依法修行,净化人间,令其离苦得...
圣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349707.html
-
愚夫不欲苦,偏作诸苦因,
既由己过害,岂能嗔于人?
愚昧无知的凡夫不管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都不愿感受身心的痛苦,都希望过得快快乐乐。然而,他虽然喜欢快乐的果,却偏偏造痛苦的因,想法和行为...:
敌器与我身,二皆致苦因,
双出器与身,于谁该当嗔?
怨敌手持棍棒长刀等凶器,对我殴打砍杀,对我的身体造成伤损,甚至让我粉身碎骨,感受难忍的痛苦,故应对怨敌产生强烈的嗔恨心。但如果...
无著菩萨[著] 索达吉堪布[译讲]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1925399517.html
-
畏,四是说尽苦道无所畏。 至于菩萨的四无所畏者,即:一是总持不忘说法无畏,二是尽知法药及知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所畏,三是善能问答、说法无畏,四是能断物疑,说法无畏。 三者、未具大悲:大悲者就是...造乐因”者,什么是众生之乐,唯有修学佛道,但是修学佛道造乐因的人少;“不乐苦,喜造苦因”者,什么是苦,生死为大苦,但众生却追求五欲而造生死苦因。“欲受天乐,不具足戒”者,“天乐”就是天上的欲乐,生天者须...
智 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1267368.html
-
不欲苦,此点诸众皆相同。”想获得快乐,不愿意接受痛苦,这一点,世上的芸芸众生全部相同。
这样一来,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那样,凡是有生命的众生,都要尽心尽力地去保护。如果伤害了它们,不说前后世的...自己一起执著为‘我’,但他的痛苦是他的,我的痛苦是我的,二者互不相干,怎么能除他苦如自苦呢?”请对此以理作答。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
索达吉堪布 宣讲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13442218784.html
-
地论》卷四十四说及别离苦、断坏苦、相续苦、毕竟苦四苦,卷八十五又说老苦、病苦、死苦、非 爱合会、所爱别离、所欲匮乏、愁叹、忧苦八苦,以及一切苦、广大苦、一切门苦、邪行苦、流转苦、不随 欲苦、违害苦...变坏苦、粗重苦五苦、欲根本苦、愚痴报苦、先业缘苦、现因缘苦、净业缘苦、不净业缘 苦六苦。又,《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二中,说老苦、死苦、忧苦、悲苦、苦苦、恼苦、大苦聚七苦,以及 无明苦、行苦、识苦、...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768463.html
-
。答曰。心厌世间。正观能遮而未能拔。后得无漏道。能拔结使根本。何谓正观。
见多欲人求欲苦 得之守护是亦苦
失之忧恼亦大苦 心得欲时无满苦
欲无常空忧恼因 众共有此当觉弃
... 共释天王坐 报利福弘多 今日悉安在
此王天人中 欲乐具为最 死时极苦痛 以此可悟意
诸欲初软乐 后皆成大苦 亦如怨初善 灭族祸在后
是身为秽器 九孔常流恶 亦...
鸠摩罗什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4887022.html
-
故爱己者莫害他。 欲得安乐不欲苦,此点诸众皆相同, 观察自己情形后,于极贫者起怜悯。 君主当思我为怙,此诸众生指望我, 故宁舍弃自性命,切莫抛弃此等众。 于无依者不为怙,纵有能力不慰藉, ...空最殊胜。 饮食威仪若适中,四大调合安无病, 于诸众生若平等,四方众生聚恭敬。 平等对待苦与乐,恒时舍忧享安乐, 不执边际心若平,住法性义具正见。 不偏平等众主尊,具此功德堪君主, 偏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