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诞生了,也都将要死去。
所有的生命都要去面对死亡。
在过去长久的岁月中,许许多多的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却从没有一个人能不死的,生的另一端就是死,这是可以确定的。
...它,如果不趁早的话,当死亡到来的时候可能就太晚了,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作观想,好比各种意外、灾害一发生,根本来不及作观想就已经死了,所以我们应把握现在这个机会,好好地对中阴身作一番研究和了解,这不...
卡塔仁波切
死亡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130421366.html
-
一连串老化的现象。老化的同时,还会产生许多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直到最后死亡,谁都不能够避免。
众生在人间是受苦受难的,并非享福享乐。即使有时候感到快乐,也是苦多乐少,而且很短暂,不可能永远维持。...
如果我们想要超越生命的痛苦,就要学着不被生死的问题所困扰或束缚。生死皆有因,生并不可喜可贺,死也并不无奈悲哀。贪生怕死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都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生命的过程就是...
圣严法师
|死亡|圣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22031891060.html
-
中国的佛教末流,一向重视于──一死,二鬼,引出无边流弊,而目前佛教的宣教方式,虽也谈了生死,但常常把死当作重心来谈。这一来佛教成了教死,渡死的宗教,使寻常人有一种错觉,佛教是要到死亡的时候才有这个需要。佛教不单是宗教或是哲学,佛教是一种生命教育,教导我们培养智慧,学习如何不受外境影响而安祥自在的生活,包括面对死亡,如不能了生,那里能了死!
好生者焉得长生?怕死者岂能不死?虽然我们...
智中法师
|死亡|临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8451426465.html
-
2008年12月27日至29日,“2008贴近现实——领悟死亡与超越”大会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天后宫拉开帷幕。大会将通过对比真实的经历和宗教教义,开启客观研究死亡这一现象的先河。
此次大会包括灵异现象及灵异现象的佛学解释两个议题,被认为是一次亲身经历与佛教教义彼此理解的尝试。会议的组织者认为,人们对逝世的理解既影响着对死亡的态度,也影响着葬礼的模式和抚慰生者的方式。如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
佚名
|大会|死亡|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0/14070130430.html
-
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
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暑,但于上述诸苦之侵逼,在所难免。除未尝历经“死亡”之苦,余七苦之个中况味,实不言而喻。
“生老病死”乃人生四大课题,吾人此际固尚未面临“死亡”,然则“生者必灭;会者必离”,既有生必有死。...
慧律法师讲述·编撰
|临终|死亡|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13494237797.html
-
都是不祥之兆。医生心烦意乱不知所措,或者正在进行烧尸仪式,而在这种情况下使者来请医生时,这是病人死亡的征兆。其次,初四、初六、初九等日,月蚀日蚀之际,罗睺星与彗星等,凶星高照需夜晚出诊时,这些都是不吉祥...,身体上的气味一反常态,身上的虱子、虮子大增,贪欲,喜怒反常,在阳光下及镜子、水中自己的身影不全、缺头少臂,等等。这些都是死亡的征兆。
(二)近的征兆 有两点:①近期死亡的征兆;②临死前的...
宇妥·元丹贡布
|藏医|死亡征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050586259.html
-
“寿终正寝”,这是寿尽而死。
二、福尽死
福尽死者,谓如无资具死。
所谓福尽而死,指缺少衣食药物等资生之具而死。
虽然没有耗尽寿量,但以福报消尽,也会导致死亡,比如,冻死街头,...谓食无度量。
即饮食过多或过少,不能适量。
饮食不足,会令身体饥瘦虚弱;饮食过量,则使呼吸艰难,这都会加速死亡。
食所不宜。
即食物不适宜。食物在体内不能很好地消化。
不...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轮回|死亡|养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07543618182.html
-
觉知到自己将死是有益处的。为什么?如果不能觉知死亡,将无法全心留神于修行,只会无谓地浪费生命,无法确知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会令痛苦永续,而哪些能带来快乐。
如果不能全心注意到自己也许很快就面临死亡,将会受虚假的恒常感支配,以为“我很久、很久以后才会死。”然后等到时间一到,即使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已经没有能力做。很多西藏人小小年纪就进寺庙,研读有关心灵修行的...
嘉华仁波切
无常|死亡|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0724411938.html
-
问:
念佛人怎样看待死亡?
印光法师答: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
印光大师
信愿|往生|死亡
http://www.fjdh.cn/fjask/2007/09/21055218027.html
-
,无论在世间拥有任何名利、地位,在死亡面前也无济于事。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人死后又在六道轮回中获得新的生命,但无始以来不断造业的我们,又凭什么能保证自己死后不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呢...
佚名
|无常|死亡|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1217008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