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篇,用时2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帕奥禅师答:可能影响投生那一道的其他因素有那些?

    问:如果临死时,正好落在「有分心」,并未生起任何善恶念,此时,是否可能因为有分心而投生于那一道?又,可能影响投生该道的其他因素有那些? 帕奥禅师答:每个众生每一生当中最后的一个死亡死亡就是一种有分心。而造成下一世投生的业是临死速行心的业,临死速行心发生在一生当中最后一个心路过程里除了佛陀、辟支佛及阿罗汉之外,对于其他人而言,在临死的那一刻不可能没有任何善业或恶业 成熟。 返回...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投生的因素

    http://www.fjdh.cn/fjask/2009/09/09294491111.html
  • 帕奥禅师答:死后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器官捐赠是否也是菩萨道的行为?

    问:有人说:「人死亡的时候有如生龟脱壳。」那么死后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器官捐赠是否也是菩萨道的行为?如果舍心不够,如此做是否会影响往生善趣?生前应该如何作心理建设呢? 帕奥禅师答:死亡之后捐赠器官就像将吃剩的食物布施给人一般,这不是上等的布施,只是一种微弱的善业。菩萨通常是在活着的时候将器官布施给他人。根据佛陀的教法,死亡之后立刻就投生,在今生的最后一个死亡)与来生的第一个(结生心)之间...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捐赠器官

    http://www.fjdh.cn/fjask/2009/09/08420291281.html
  • 帕奥禅师答:还没有达到近行定及安止定的初学禅者如何修行佛随念及死随念?

    尸体,然后取跟死亡同时灭尽的命根为目标,再以「我必定会死亡」这样的心念来专注于它来培育定力。然而初学禅者也不容易成就死随念,因为他无法真正地看到自己的命根灭尽。 另一个比较容易的方法是先修行安般念或...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近行定安止定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0285594998.html
  • 如本法师答:修行者如何面对死亡?

    来龙去脉一概无知,生恐慌,或不知而不惧,或半知半解,或知而故意避开不谈,或认为谈之是不吉祥大忌讳,或认为死亡与他甚远,或真的不知死亡的确会来临,或不关心死的问题,或只知生(梵语jati)的事实,而未曾联想...有害怕死亡的意念,因为证道者内心已彻底悟明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离生无死,离死无生,生死(梵语samsara)不一不异的道理(真相),是故对死亡无恐怖,无惑无动,远离颠倒梦想,现世已证得涅槃,随顺世缘...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6503883246.html
  • 十二缘起法的南传上座部的解释

    ,一推度,一确定,五速行(不是七个速行,因迟钝故),二彼所缘及一死亡。由该死亡即转起下一世的结生心。结生的色法有胎、卵、湿、化四种。在地狱和天界以及一种烧渴鬼的众生中,只以化生的形式去结生,由业缘...所以不可能是同一不变的前生识,也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它是无常的。在结生时,欲界及化生、湿生及有性根而具有六处者,在结生的剎那现起眼、耳、鼻、舌、身、所依、性根等七十法及三非色蕴(受、想、行)的名色法。...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2885042.html
  • 如本法师答:修行者要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心境:对死亡来龙去脉一概无知,生恐慌,或不知而不惧,或半知半解,或知而故意避开不谈,或认为谈之是不吉祥大忌讳,或认为死亡与他甚远,或真的不知死亡的确会来临,或不关心死的问题,或只知生(梵语jati)的...:修行证果者,其生死自在,无有害怕死亡的意念,因为证道者内心已彻底悟明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离生无死,离死无生,生死(梵语samsara)不一不异的道理(真相),是故对死亡无恐怖,无惑无动,远离颠倒...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121312940.html
  • 巴利文词汇集

    教导;涉及世俗谛与胜义谛。   梵志-佛教以外其它宗教的出家修行人。  中阴身-北传佛教所提到,在今世(前有)死亡之后与来世(后有)投生之前的中间生存状态(中有)。  死亡-在一生之中的最后一个,其...是临死速行心(一生中最后一个速行心)的对象,不是死亡(一生中最后一个)的对象。死亡与同一期生命中的有分心及结生心缘取相同的对象,即前世临死速行心的对象。而今世临死速行心的对象将成为来世结生心、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349839.html
  • 色蕴的生,住,味,患与离弃

      无明、爱、取是属于烦恼。而行、业是属于业。我们应当小心谨慎地处世,若常以身、口、意造恶业,这习气极难一时改良过来,在死亡时的死亡若是不善心,虽然这名法一生即灭,但业力会在下一世产生果报而生在恶道...开始;有如油灯或河水之流似的不断相续,直到生命结束。   在死亡时,在死亡的第十七个心识剎那住时开始,业生色不再生起,业生色,生色与食生色会存在至死亡然后灭尽,之后尸体内只有时节生色的色相续流。...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2084681.html
  • 我们是五蕴吗

    心生从第二个心识剎那开始;时节生的从结生心住时开始;食生的从食素传到时开始;有如油灯或河水之流似的不断相续,直到生命结束。   在死亡时,在死亡的第十七个心识剎那住时开始,业生色不再生起,业生色,...若我们静下心來观察,我们可以先从身体着手,先确定身体是我。再找下去,我们可以找到还有一个意识;这就是身与。   若要继续找,我们必需再静下,观察我们是否有没有感受,有人可能会说,它是的一部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0039429.html
  • 心念处(cittanupassana)

    世间果报呢?结生心、有分心与死亡都是世间果报。在眼门心路过程中,眼识、领受、推度、彼所缘心也都是世间果报。其它四根门心路过程中的世间果报可以同理类推。  什么是世间唯作呢?在眼门心路...  心念处(cittanupassana)  开示了修行受念处的九种方法之后,佛陀接着解释修行心念处的十六种方法如下:  「再者,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于观心为呢?  在此,诸比丘,比丘了知有贪欲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749348.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