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身贫道不贫

      《永嘉禅师证道歌》中说:“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即心藏无价珍。” 这句言简意赅的话,展示了出家修道的和尚虽然物质是贫困的,但他们的心灵是无比丰富的。  身贫道不贫的修道者引发了充满法喜的神奇力量,这个力量会源源不断地给自己带来快乐。古人自称“贫道”,穷没关系,哪怕没地方住,在树下过一晚也可以,哪怕没有可口的饭菜,糙米蔬果也能充饥。所以引发修学善法所得到跟法相应...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5981548.html
  • 终南茶道

    身心,于动静之中体悟自身的清净安详。永嘉禅师证道歌中说:“行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当打一套太极拳收势后,浑身血液通畅,微微出汗,这时一碗清茶下肚,不仅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342049.html
  • 终 南 茶 道

    金庸小说中的和尚行走江湖伸张正义与人打架,纯粹是为了调揉身心,于动静之中体悟自身的清净安详。永嘉禅师证道歌中说:“行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当打一套太极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4750678.html
  • 崇圣寺里曾有的“五大重器”

    念庵圆护禅师的真迹。圆护是大理人,大理总管尊称他为弘辩大师。传说,他的书法与赵孟笔力同一二昧,可见其笔力之精妙;相传他的右手从肘自腕“洞澈如水晶然”,因此世称“玉腕禅师”。大师的手迹除此“佛都”二字外,在寺内还有“证道歌”石碑和李道源撰文的《大崇圣寺碑铭并序》。《证道歌》又作《永嘉证道歌》、《永嘉禅师证道歌》,全一卷。唐永嘉玄觉(665~713)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玄觉初学天台,后闻禅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05558554.html
  • 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多经》卷第三百八十五)   禅宗把不离世间求出世间,不离世间法而行出世间法的理论做了最充分的发扬和最具体的实践。永嘉玄觉禅师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永嘉禅师证道歌》)赵州从诊禅师以“本分事”接引学人,都是在揭示禅不离世间人伦日用。出家人也离不了吃饭、睡觉、行走。所以,当有僧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1751294.html
  • 禅门名著与禅学影响

    国量,不但思想家应研究,更是想找回“自性般若”,实现“见性成佛”的禅宗行者,不可不识的宝典。   (四)《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一卷。又称《永嘉禅师证道歌》。《证道歌》具如来藏思想,如...禅法所用的经典。据唐代道宣的《续高僧传.可大师傅》所载:“初,达磨禅师以国卷《椤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自度。’”《景德传灯录》卷三,达磨谓:“吾有《楞伽》四卷,意用付汝,即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4053299.html
  • 拈花微笑与达摩东来(1)

    ,实现“见性成佛”的禅宗行者,不可不识的宝典。   (四)《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一卷。又称《永嘉禅师证道歌》。《证道歌》具如来藏思想,如歌词说:“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二位大禅师:一为临济门人大慧宗杲(西元一零八九至一一六三年),力倡“看话禅”;一为曹洞门人宏智正(西元一零九一至一一五七年),力倡“默照禅”。二家禅风迥异,看话禅主“开悟”,以参“公案”为主;默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947866.html
  • 儒理与禅法的合流

    儒释会通上,或引佛说、李长者说、永嘉禅师说、《华严经》,无非依其所示圆融无碍之理境来证成世法与出世法之不二,但对未达至明心见性的凡夫而言,的确太不可思议了。对儒释会  页164  通的课题,如前述刘彦冲般地和会一样,寻章摘句,或以语言解析,理论比较均不免永在法之外徘徊。这对已开悟的大慧禅师而言,为了提供禅和子、士大夫真正领悟禅,不惜焚毁其师的名著《碧严录》,不惜力排当时溺静的默照禅,而开发禅...

    林义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234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