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佛经翻译的首篇确凿可考的应是东汉时期安世高所译《明度五十校计经》。起始阶段未见论述,直到三国时支謙的《法句经序》才首开中国译论之先河。不过,早期译者所遵循的方法和原则已见...所遵从,但过分求实求质必然导致结构僵硬,义理隐晦,滞于理解。这样,也就为“文”提供了契机。“文、质”之争始于支謙的《法句经序》,他斥直译文本“为辞不雅”,提倡译文适应读者的口味。支謙译经较多,译作“曲...
梁 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2970177.html
-
查三国时《法句经序》,及晋郗超《奉法要》,均引《四十二章》。又在晋成帝时,沙门支愍度作有佛经目录。《祐录》载其《合首楞严经记》,内谓汉支谶译有“《小品》、《阿阇贳》、《屯真》、《般舟》”四经。而《祐录》支...非专以考证《支愍度录》为目的,乃旨在证成《四十二章》在道安时已有其书。故并旁及于三国时《法句经序》及晋郗超《奉法要》。实则《法句经序》及《奉法要》仅有一二类似《四十二章经》之辞语,是否即引自《四十二章...
张德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45556386.html
-
句经》,《佑录》卷二载有支谦、维只难二译,卷二又说由维只难赍经,竺将炎与支谦合译。然考(法句经序》所言,此经实由维只难从天竺携来,有五百偈。因竺将炎“善天竺语”,支谦便请他翻译。但是,由于竺氏汉语功力不济,故“其所传言,或得胡语,或以义出音,近于质直。”支谦嫌其“不雅”,所以,重加修改。言其两人合译,亦未尝不可。《法句经序》原署“未译作者”,实为支谦所撰。从行文口气可以看出,似不可能另有其人。《贞...
静华 慧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30065775.html
-
,辞旨文雅。”(《开元释教录》卷二)不过,也有些佛教学者对支谦的这种方法表示不满,唯恐这样有损经典的原意。 两种倾向很快产生冲突。关于这次冲突的史实,记载在《出三藏记集》卷七所收的《法句经序》中。...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众经。 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4141556.html
-
章经》,还存在着如《出三藏记集》卷7所说的“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法句经序》)的不足,但在把佛教输向中土方面所起的开拓作用还是不能抹煞的。而这些高僧和佛教的信众,虽然常年累月地...
张 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4957687.html
-
法句经序”中说:“佛说原有十二部经,四部‘阿含’,是后丘部沙门,各自钞采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此次其文,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晋道安“道行经序”也载:“佛泥洹后,外国高士钞几十章为‘道行品’。”“祐录&...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5564731.html
-
)。”法藏部的“四分律”卷五十四,作“法句经”。“长阿含经”卷三也同。吴支谦在他的“法句经序&rdquo...一、“小诵”。二、“法句”。汉译的有吴天竺沙门维只难等译的“法句经”,二卷。西晋法炬、法立等译的“法句譬喻经&...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34865822.html
-
,一般认为,佛经译论开篇当推三国时支谦的《法句经序》(参见陈福康 2000:6)。支谦认识到翻译之难——“名物不同,传实不易”,进而审视时下之观点,起初责“质直”之言为“不雅”,后则附众随流,在“...中“avinirbhayarttyatiniyatam upadaya”,玄奘译成“随转我所故,不离我所故”,颠倒了两句的次序。4)分合法。玄奘运用此法翻译梵文复合词,有时“分”,如《集论》中“sat...
梁 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4369561.html
-
所以在教团中,继轨传弘呗唱,风韵不墬。总的看来,梵呗在印度主要从几个方面发展: 第一、歌咏句。在《法句经序》说“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的说唱方式,向四众呗唱佛法因缘、譬喻、故事等。在《百喻经》说:“此论我所造,和合喜笑语……戏笑如叶里,实义在其中;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 在十二部经中选取要义,另行呗唱的还有《法句经》、《法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4665980.html
-
最早有影响的当数以维祗难、竺将炎等为代表的尚“质”派,支谦在《法句经序》中还将这一思想追溯到孔子和老子那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因而,得出结论:“今传胡义,实宜径达。”[4...但在佛经翻译过程中,安世高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力求保存经典的本来面目;鸠摩罗什则采用了达意的译法(即意译法),对佛旨经义进行弘扬和阐发,“使中土诵习者易于接受理解”,又不失“天然西域之语趣”。真谛是应邀...
张志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107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