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华严思想教判之殊胜价值

    。无以名之,名之为“一真法界论”。这个一真法界论,也可以说,它是“如实知见的一心宇宙论”。换句话说,它是佛陀海印三昧中的“一心妙有论”。这个“一心妙有论”乃是“现象绝对论”的根本要义全部内涵。  那么...

    释成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4246515.html
  • 南传佛教大事年表[一]

    中国献天竺旃檀佛像等。五三九年说扶南有佛发,梁武帝遣释云宝往迎。 约在公元五三六年,印度一部“法界论”带至锡兰。 西天竺优禅尼国真谛三藏,於公元五四六年达於扶南,停滞二年,五四八年携梵本二万余...

    净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4946069.html
  • 禅宗与宋代诗学理论

    理事无碍法界论的关系〉,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第七届所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8.05页1 — 30。  24.张高评〈从会通化成论宋诗之新变与价值〉,《汉学研究》16卷1期,页235-265,...

    林湘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4055872.html
  • 关于山西四处佛教名胜古迹的思考和建议

    -----------------  [1]详见拙著《东晋佛教翻译家法显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载2005年《戒幢佛学》第三期。  [2] 详见拙著《澄观及其四法界论》,载杨曾文《中国佛教史论》,...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058930.html
  • 杜顺圆教思想研究

     (五)体用二正  五、般若宗法脉  第五节 释迦牟尼佛法华涅盘时说《法华经》、《涅盘经》  一、《法华经》思想  (一)十法界论  (二)法华七妙喻  (三)法华三昧  二、《大般涅盘经》思想  (...

    李伯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4961595.html
  • 大虚大师:普陀山的闭关

    泉涌,我的言辩文笔虽甚捷,而万非逞辩纵笔之所可追捉,因此遂有许多肇端而不克终绪的论片,曾发表过的如《大乘论》、《法界论》、《三明论》、《王阳明格竹衍论》等,不过其一微份。尝有关于熔冶印度因明、西洋逻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0581856.html
  • 华严宗的法界圆融思想和 21 世纪的文明

    二) 澄观的四法界论:理事圆融,事事无碍 澄观(738-839)是中国华严宗的四祖,出家后游历各地和访师修学,对 8 世纪后半期中国佛教界流行的三论宗、天台宗、禅宗、华严宗以及律宗等的佛学...,并从理与事的对应关系角度提出四法界论,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澄观在对法界的解释中,在总体的意义上将法界直接解释为〞一心〞、〞心体〞、〞心性〞。因此,他所说的法界缘起实际...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1843121.html
  • 天台哲学的原理

    全体性原理”而发 展为性具哲学,这是一种“世界 171页 阶段论”,“十法界论”是属此项的论题。再由实践方面看 ,天台的实行论,是一种“观心论”...阶段(十法界论)┘ 台 │ └ 论 原理 论 哲 ┤ 学 │  ┌发大心  ┌ 观不思议境─宇宙哲 ...

    李世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446212.html
  • 金刚经释(七)

    不是真实中存在,而是通过修行以后,在暂时的净现量前显现的,胜义谛中菩萨清净刹土的实执并不存在。若心清净,则佛土也清净,《维摩诘经》云:“心净则佛土净。”赞《法界论》云:“此无上刹极妙严,我谓三心会一处...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著疏

    |金刚经释|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738432572.html
  • 太虚大师年谱(二)

    森然秩然,有万非昔悟的空灵幻化堪及者'(参看我的宗教经验)。从此,真俗交彻,表现于理论之风格一变。幽思风发,妙义泉涌,万非逞辩竞笔者能及;因每有肇端而不克终绪之论片,如‘成大乘论',‘法界论',‘三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5541927.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