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篇,用时22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认识---20,21,22,23,24

      认识---20,21,22,23,24   法增比丘   20. 是镜子   在[芒果园罗睺罗经] (Ambalatthika Rahulovada Sutta)里佛对罗睺罗说: 「...火)故勤求大师?谓断色无常(火)故,勤求大师;断受、想、行、识无常(火)故,勤求大师。」我们应知这色身是无常,迟早要死,应生大恐惧,勤求善知识。(《杂阿含175经》)   22. 是无畏   ...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4684617.html
  • 认识---25,26,27,28,29,30

      认识---25,26,27,28,29,30   法增比丘   25. 是对如来最上之尊敬供养   在《大涅盘经》里佛对阿难说:“尔时,世尊足与拼叠,右胁而作师子偃卧,正念正知而住...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   27. 是诸行渐次止息与寂灭   在《杂阿含474经》里佛说:“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4684618.html
  • 佛心

    佛即正觉者,佛心就是正觉者之心,或正觉之心。 此正觉心是清净无染,光明皎洁。 古人常用 秋月圆满,清凉,光明来表征此佛心。 佛心与有情心只有悟与迷之不同而已,而迷与悟固然是相对两种心理,实际上其本质并无分别,而其作用,即对一切认识过程,也没有实质上相对,只是在认知时,是应用了清净智慧,还是与污染相应意识,故而造成了对认知上,有了正确与不正确,完整与不完整,清净与不清净...

    继程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3544929.html
  • 高句丽僧朗二谛合明中道思想及其哲学意义

    不二(非二非不二)  像这样,通过僧朗三种二谛说来看二谛合明中道思想基本上采取了辨证认识理论形式。僧朗辨证思维形式包括到不否定为媒介,到非二非不二,阐明非俗非真中道。与Hegel绝对精神...高句丽僧朗二谛合明中道思想及其哲学意义  (韩国)金邦龙  1.僧朗系高句丽遥(应为“辽”)东人。他于齐末建武年间(494~497年)由中国河北南下江南,是在高句丽长寿王(413~491年)和文...

    (韩国)金邦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1669527.html
  • 三论宗“八不”义

      三论宗“八不”义  理 净  所谓八不者,是对生灭、断常、一异、来去四双八见否定,此八种正见作为对一切认识和判定。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八种正见,亦答为八不正观和八不...理论是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与中国三论宗重思想理论之一。意为宇宙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有生灭等现象,若就自性嘏言实则无生无灭本自空寂。此八不名“不”者,“不”是不于一切。否定义、破义和观法义,用“不”...

    理 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046697.html
  • 对“诸识皆属虚妄”与“现量是正确认识”两个看似矛盾说法抉择

    至关重要。从不“证实”去定义“虚妄分别”,那就意味着这是从胜义谛讨论问题,即讨论仅是能否认识真如;因此,不能认为在世俗谛中,诸识也必定属“虚妄分别”,必定不能正确地认识世间。事实将是最好回答。例如,...性谓不改”,在常规条件下,水有湿润性,火有炎热性,所以,不能跳进火海去游泳。因此,五识可正确认识具有“轨持性”和“不改性”,第六意识也能正确认识具有“轨持性”和“不改性”。 我们所讨论...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949697.html
  • 佛教与科学之“真实”问题辨析

    客观存在基础上——佛教将其定义为器世间及有情世间“色”,更注重于对认识和操纵“客观”存在主观之体考虑。佛教对于客观世界研究和描述,基本上未有自身新创造,而是按印度传统描述,进行梳理和阐述...于主观和客观相互交融之中,也就是在根、境、识三者相融联系中推进;其三,认定“一切唯心所造”,决不意味着佛教在认识论上采取西方哲学意义上“唯心主义”立场,而是说明:一,在一切认识中,心法处于...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0370598.html
  • 佛教与科学之“真实”问题辨析——佛教视野中科学一瞥

    由衷敬仰和不失公正评价,以抵御现代社会普遍弥漫妄自尊大和功利浮躁之弊。 佛教相对于科学而言,在俯视客观存在基础上——佛教将其定义为器世间及有情世间“色”,更注重于对认识和操纵“客观”存在...”,决不意味着佛教在认识论上采取西方哲学意义上“唯心主义”立场,而是说明:一,在一切认识中,心法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离开心法,一切生起是不可想象。二、所谓心,在此特指阿赖耶识,系一切因缘...

    金易明

    |佛教与科学之“真实”问题辨析——佛教视野中科学一瞥|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5573910.html
  • 灵辩与《华严经论》

    无漏智,正趣涅槃,需要修习五种观法,即①世谛因缘观,②第一义真如观,③依众生妄集苦烦恼观,④报净涅槃地大乐无为观,⑤深起无量大慈悲观。其中因缘观和真如观最重要,因为二者一为从现象上对世间有为认识,一为从本质上对有为认识15。因缘观又分为如实观、无常观、苦观、无我观、不净观、尽观、妄想集不住观,即观一切世间无常、苦、无我、不净,破除对世间一切执着,生厌离心。而第一义真如观则包括不生观、...

    张文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246619.html
  • 金刚经释(二)

    戏论,因为他们都是以空性般若法来抉择,而出定抉择空性有差别。   对于无为认识,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候,灭除一切散乱,即现前一切如来之智慧无为。嘎玛拉希拉观点认为,若是有为即...觉果位?世尊所开演是否是真正实有?   上文佛陀对须菩萨开示:佛所说八万四千法门,只不过是引导众生方便而已,实际并不存在。在此佛陀为观察须菩提是否正确理解了般若意义,又提出...

    索达吉堪布 著疏

    |金刚经释|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0902452032.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