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集名数经》、《佛学大辞典》、《法相辞典》等书也归於此类;记事抄录诸经论之相关者,如明代智旭法师之《阅藏知津》、梁代宝唱之《经律异相》等;逐项加以组织并附解说者,如唐代李师政之《法门名义集》等;以语言为中心者,如梁代宝唱之《翻梵语》、唐代礼言之《梵语杂名》、《梵藏对译之翻译名义大集》等。
《佛学工具书集成》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字、音、义等相关佛教资料,更可以将工具书本身当做研究对象,...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1355887582.html
-
受三归依功德果报 一、功德 《法门名义集》云:‘烦恼魔“是生死因”,阴魔死魔“此二是生死果”。天魔“是生死缘”。此四种能障解脱,故名为魔。’ 《智论》云:‘梵语魔罗,秦言夺命。论云:唯死魔实能夺命,余者能为夺因,亦能夺智慧命故。又四皆恼害,不能自由,故名为魔也,又三归功用,破三邪(邪师、邪法、...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986352.html
-
本书则为解释大集中难语难词之作。在汉地就大正大藏经所收,有关佛学术语之字书,与本书成书的年代同时或以前的,有翻梵语、法门名义集,一切经音义三种,拟与本书比较其异同如下: 甲、与《翻梵语》...集》之比较 《法门名义集》一卷,唐李师政撰于618年,全书共分身心、过患、功德、理教、圣贤、因果、世果七品,所列术语计148项。其编排的方式,先说身心诸蕴识的构成,再说造业及烦恼的品类,接着为修道...
胡进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774048.html
-
我收集了一些不能包括进以上三章中的有关禅的文献。前两种为《三宝四谛文》、《大乘中宗见解》、《法门名义集》和《大乘三窠》、《小乘三科>>、《三窠法义》,它们阐释了基本的佛教信条,如三宝、四谛、三科,有些...,我收集了那些与所谓的禅宗“语录”有关的各种文献,其记录的均为阐述禅的思想与实践的诸如说法和对话之类的事情。这里发表的有:菩提达摩阐释“二入四行”思想的《二入四行论长卷子》;似在东山法门影响下才成书的...
〔日〕田中良昭著 黎民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0063749.html
-
数字的佛教名词,例如:一心、二门、三界、四谛、五蕴、六度、七圣财、八正道、九品莲花、十方法界、十二因缘、五位百法、八万四千法门、十万亿佛土等。《增一阿含经》就是以数字为核心,再加以解说佛教名词的经典,《法集名数经》也是列举法数的经典。唐代李师政编《法门名义集》,明代一如编《大明三藏法数》等,都是搜集法数的著作,可见数学是佛教用来诠释教义的重要工具。 佛典中的数学 数学中既然分有数量、空量、时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744515.html
-
与宋代法云的《翻译名义集》,是比《法苑珠林》篇幅较小的佛学百科全书。唐代李师政的《法门名义集》是一部佛学小辞典。唐代全真的《唐梵文字》、智广的《悉昙字记》、礼言的《梵语杂名》等书,则是悉昙字与汉字对照...成为该书叙述坐禅法门的篇章。《小止观》是迄今留传的著述。但是,如果该书早已佚失,那么宗密这种抄辑他书的行为反而能为后人保存重要的史料。 在上引各种辞书之中,史料价值或高或低,并不一致。像《禅林象器笺》...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2668642.html
-
人生的真实看法,坚定对无常、苦、无我、不净的佛理的认识,破除“常、乐、我、净”四种“颠倒”的看法。大乘佛教也修“四念处”,但以“空”理对此作了改造。《法门名义集》中说:“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禅定一行,最为神妙,……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这是把禅定强调为求圣道的唯一法门了。中国禅宗则主张以“禅定”来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 从历史上看,“禅”本来是古印度十分流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4955733.html
-
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得住忍地”,根据《法门名义集》:
“五忍:一伏忍,二信忍,三顺忍,四无生忍,五寂灭忍。地前三贤菩萨得伏忍。初地、二地、三地得信忍。四地、五地、六地得顺忍。七地、八地、...,惟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可思议法门,其何能淑?”(T37, p374b)
唐代道绰禅师的《安乐集》也说:
“第五,又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65578386.html
-
“心”是无常、“法”是无我,从而达到对宇宙人生的真实看法,坚定对无常、苦、无我、不净的佛理的认识,破除“常、乐、我、净”四种“颠倒”的看法。大乘佛教也修“四念处”,但以“空”理对此作了改造。《法门名义...》中曾说:“禅定一行,最为神妙,……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这是把禅定强调为求圣道的唯一法门了。中国禅宗则主张以“禅定”来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 从历史上看,“禅”本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2443458.html
-
了改造。《法门名义集》中说:“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从修禅的形式上看,大小乘...例如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曾说:“禅定一行,最为神妙,……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这是把禅定强调为求圣道的唯一法门了。中国禅宗则主张以“禅定”来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225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