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鸠摩罗什思想研究

    五0, 页三三三上。  (注18)《注维摩诘经.观众生品》,《大正藏》卷五0,页三八六下。  (注19)《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序品》,《大正藏》卷八,页二一八下。  (注20)《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大正藏》卷二五,页三九九下。  (注21)均见《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大正藏》卷四八,页三五三上。  (注22)《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大正藏》卷三八,页四0三下。  (注23)《注维摩诘经...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3254813.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观点,当有其思想之价值,且梁慧皎高僧传本传亦有节引,本文所述,即依本传与其注维摩诘经,略阐其涅槃思想之大要。僧肇曰:  “涅槃秦言无为,亦名灭度”[140]。  “夫涅槃者,道之真也,妙之极也。二乘结习...中论观去来品第一偈云“已去无有去,未去亦,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大正藏卷三○,页三下)。   [7]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七一下。   [8]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页四一七中。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
  • 〈宗本义〉与〈涅槃无名论〉的作者问题

    质疑后,不断有学者对〈宗本义〉与〈涅槃无名论〉的作者问题,提出讨论。  关于〈宗本义〉的作者问题,本文把〈宗本义〉与僧肇《注维摩诘经》相比较,豁显〈宗本义〉虽可能不是僧肇所作,但思想却相一致。  对于〈...,且树立其“根本观点”[3],未有所论述。任继愈、洪修平认为〈宗本义〉与僧肇思想一致,但论证不多。由于前人较著重于〈宗本义〉与《肇论》其他篇章的对比,因此,本文期将〈宗本义〉与僧肇《注维摩诘经》相比较...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952288.html
  • 《宗本义》与《涅盘无名论》的作者问题

    质疑后,不断有学者对〈宗本义〉与〈涅盘无名论〉的作者问题,提出讨论。  关于〈宗本义〉的作者问题,本文把〈宗本义〉与僧肇《注维摩诘经》相比较,豁显〈宗本义〉虽可能不是僧肇所作,但思想却相一致。  对于...作,且树立其「根本观点」[3],未有所论述。任继愈、洪修平认为〈宗本义〉与僧肇思想一致,但论证不多。由于前人较着重于〈宗本义〉与《肇论》其它篇章的对比,因此,本文期将〈宗本义〉与僧肇《注维摩诘经》...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3570787.html
  • 竺道生的“理”

    显而易见的。我认为,道生的“理佛性”是其“佛性论”的突出特点,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地方。  一、理佛性与佛性本体  概要言之,“理佛性”即“佛即理”、“理为佛因”、“当理是佛”。  道生在《注维摩诘经》...注维摩诘经》、《大般涅槃经集解》和《法华经疏》中,它们是道生话语的基本材料,对于这些材料中的多数,我们可以在先秦话语中找到其“原生形态”,如《周易》,而其中还有少数如“感应”等“取材”于《庄子》。从...

    释德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4439859.html
  • 中国佛教人生理想论(二)

    详引了《涅盘无名论》的「开宗第一」部分,另外,僧肇撰的《注维摩诘经》中有关涅盘思想也与《涅盘无名论》颇有相似之处,而且对后来影响很大。由此可以说,《涅盘无名论》即使不是僧肇所作,也含有他的思想观点。  ...上说,涅盘与生死本无二致。道生在《注维摩诘经》中说:  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生死远更求之也。(注三0)  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盘相不复更灭。(注三一)  在《妙法莲华经疏》中也说:  一切众生莫不是...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371305.html
  • 《肇论》在佛教史上的意义(五)

    (一)僧肇的著述  除《肇论》外,以僧肇为名而流传的著作有:  1.《注维摩诘经》十卷  2.〈百论序〉  3.〈长阿含经序〉  4.《宝藏论》一卷  5.〈梵纲经序〉  6.《金刚经注》一卷  7.〈法华经翻经后记〉(《法华经传记》卷二所收)  8.〈鸠摩罗什法师诔〉  1.《注维摩诘经》十卷  现行此书,开头附有僧肇的经序,经的本文夹有鸠摩罗什、僧肇、道生、僧睿及道融的注。隋.开皇十四年(...

    邱敏捷译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1268469.html
  • 晋宋间的般若学与涅槃学

    问曰:‘云何知一切诸行皆是空?’答曰:‘一切诸行虚妄相,故空。诸行生灭不住,无自性,故空。”  虚妄相即“不真”,“不真”故空,这就是僧肇“不真空”立名之所由,注维摩诘经中说:“诸法如电,新新不停,...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然则物我同根,是非一气,潜微幽隐,殆非群情之所尽。”  注维摩诘经中又说:  “若能空虚其怀,冥心真境,妙存环中,有无一观者,虽复智周万物,未始为有,幽鉴无照,未始为无,故能齐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760027.html
  • 魏晋佛性论

    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不复相异,以无乘为得见者也。”(注:《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若以见佛为见者,此理本无。佛又不见也,不见有佛,乃为见佛耳。”。(注:《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既观理得性,便应缚尽泥洹,若心以泥洹为贵而欲取之,即复为泥洹所缚。若不断烦恼即是入泥洹者,是则不见泥洹异于烦恼,则无缚矣。”...

    姚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240713.html
  • 魏晋佛性论——兼谈玄学情性论

    与佛接为得见者,则己与佛异相去远矣,岂得见乎?若能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不复相异,以无乘为得见者也。”(注:《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若以见佛为见者,此理本无。佛又不见也,不见有佛,乃为见佛耳。”。(注:《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既观理得性,便应缚尽泥洹,若心以泥洹为贵而欲取之,即复为泥洹所缚。若不断烦恼即是入泥洹者,是则不见泥洹异于烦恼,...

    姚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05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