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师座前顶礼,供养一条白色的丝巾(哈达),并接受上师的加持。刚开始,上师以他的手放在每个人头 上,然而群众实在太多了,他开始用一根长的孔雀羽毛,碰每个人一下,表示加持。就这样一直到最后,当流浪汉站到他...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8/11/19394517107.html
-
77岁穷困老人抚养流浪汉11年
2009年07月06日 来源: 三晋都市报
本报讯 (记者李文望) “我们这里有个老汉,自家都快穷得揭不开锅了,还养了一个又聋又哑又傻的人,而且一养就是11年。”7月4日,阳曲县的赵先生向本报反映,阳曲县东黄水镇东万寿村有个乔老汉,11年前,收养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流浪人员。如今,乔老汉已然77岁...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06502585965.html
-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1/11283434674.html
-
三路冒雨给街上的流浪汉和乞讨者送粽子和衣服。志愿者共准备了140个粽子和50套衣服,沿途经过明德门-小寨-兴善寺-大雁塔-西影路-卧龙寺-还有钟楼-南门-西大街-火车站等西安市繁华路段和偏僻小巷寻找流浪汉和乞讨者的身影。这时候雨越来越大,流浪的人们有的在路边无处避雨,有的在天桥下瑟瑟发抖。志愿者怜惜地给他们送去一包包香甜的粽子和一件件温暖的衣服,也让这些流浪汉过了一个温馨的端午节!
...
东林慈善
|东林慈善功德会志愿者端午节|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20271881681.html
-
兵分三路冒雨给街上的流浪汉和乞讨者送粽子和衣服。志愿者共准备了140个粽子和50套衣服,沿途经过明德门-小寨-兴善寺-大雁塔-西影路-卧龙寺-还有钟楼-南门-西大街-火车站等西安市繁华路段和偏僻小巷寻找流浪汉和乞讨者的身影。这时候雨越来越大,流浪的人们有的在路边无处避雨,有的在天桥下瑟瑟发抖。志愿者怜惜地给他们送去一包包香甜的粽子和一件件温暖的衣服,让这些流浪汉过了一个温馨的端午节!
...
佚名
|佛教新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17314481966.html
-
国际佛光会巴西青年团周日送粥予流浪汉,发挥佛光人慈悲胸怀。22日巴西如来寺如松法师,带领国际佛光会巴西协会石晓云会长、青年团团长William Ou 、十三位佛光会会员及巴西佛光青年团青年前往Prasa da Ser天主教堂前关怀,发粥及面包给流浪汉,共计130人受益。
佛光会青年周末中午一点即前往圣保罗佛光缘准备材料,这些青年平时在家不做家事,为了助人而发心拿起菜刀切马铃薯、红...
【佚名】
|慈悲|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7/08570311997.html
-
流浪汉、乞丐等弱势群体及贫困人士提供免费素食。
2009年4月12日9点,东林慈善功德会会长镜义法师带领功德会部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举行洒净仪式。
功德会人员分头去街上告之并带领流浪汉、乞丐、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来爱心布施坊免费领取物品和用餐,并友好地向问众讲解 “爱心布施坊”的用意。
经过整理、分类、清洗、消毒的衣物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房顶上还挂了部分精选外套,...
东林慈善
|慈善爱心布施|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4/22190170992.html
-
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21916468.html
-
如本法师答:真如(梵语bhuta-tathata)与无明(梵语avidya)仅是染净迷悟之别,众生自性无量劫以来,我见成习,贪执五欲六尘,积弊坚深,分分秒秒不能成正觉,何况年年月月如何得解脱呢?众生愿力不坚,道心不稳定,动不动皆是无明种,我执为本,是故真如敌不过无明
我们已经学佛入道,正处于进修过程,在生活起居中,自性亦免不了无明流露,或多或少起惑造业了,又何况那些没有入佛门的流浪汉,...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595312374.html
-
做为寄托,看起来更像是乞丐或流浪汉,但事实上,他们更贴近于远古那种神圣狂热又神秘的印度大成就者。巴珠仁波切,以其朴质的生活方式著名,他破除偶像的作风,以及不矫揉造作的外表,与其博学多闻和精神上的伟大成就齐名。他深刻地期许修行者,将重点放在精神与心灵的本质上面,而不要放在外表的形式上,因此,对于消除傲慢或虚伪矫饰,他也从不犹豫。一世纪前,证悟的流浪汉──巴珠仁波切,匿名为行脚僧,四处流浪。他听说有个...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4341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