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6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灭谛

    ,若灭性;是灭谛相。”这是以灭所依的真如,能灭烦恼的圣道,和烦恼灭尽的灭性,总出灭谛体相。约实际来说,灭谛体性就是断尽烦恼,绝诸戏论,究竟寂灭的涅槃。如《瑜伽师地论》六十六卷说:“复沈此烦恼粗重永灭,...,与彼相义相违反不作现在诸业烦恼的所依处,故名无作。五、“名不生,永离未来相续生故”;苦相是后有异熟相续生起,无有间断,寂灭无为,永离未来相续生,故名不生。  以上所说灭谛名义差别,皆依《集论》和《...

    正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2542989.html
  • 释显如:灭谛

    灭谛  /释显如  灭(Nirodha)是“四圣谛”之三,指一切烦恼的断除,也就是证涅槃(Nibbana)。一切烦恼从自我中心的幻觉引发而来,证涅槃就是澈底消除了自我中心的幻觉离了“我执”,贪爱、嗔恚和愚痴等烦恼相也就相继断除净尽。涅槃就是苦恼消除的清凉境界,心地清明宁静,不再有动乱或幻象。  “真、善、美”和“自由、平等、博爱”是世人的理想口号,它们的内容却随人解释而不同,我们可以试从佛法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546842.html
  • 赵朴初答: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赵朴初答:我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Magga-sacca)。佛教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Cattqri...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310310679.html
  • 正见-佛法的真谛

    根治这种生就得消除对生命的渴求办法是,彻底绝除一切邪欲,不让它们占据头脑,或是把它们清除出去,不使自己的头脑里有一点装进邪念的余地,这就是灭谛。   道(寂灭): 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即道谛。   三法印中的: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关于苦谛的解释,(因缘)   “涅磐寂静”,则是关于灭谛的解释。(清净)   四法印中的:   “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一切暂时的存在都是各种条件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64656133.html
  • 意识的三种层次

    ,无性亦无生。”这就需修道谛,如三十七道品法,六度等。道谛促使业习种子果报成熟,这就是苦谛,表现为身体的病痛、精神折磨、社会上的遭遇等。苦极便悟,这就是灭谛,真识得以暂时显现。如果不修道谛,那么当业...。 如果习气已然磨尽,则潜意识的障碍消失,心无素物,净裸裸,赤洒洒,真识独露,八识全部转识成智。这时不再有集谛,也不再有苦谛,也无须道谛的修习,而灭谛常在。还有什么喜怒哀乐?只不过为随顺世俗而逢场作戏...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0875979.html
  • 问:“四谛”指的是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人生所具有的情欲,由于人的欲望,产生各种行为,由此带来一连串苦恼。 3、灭谛--放弃贪欲,断绝苦恼 灭谛告诉人们一定要灭除情欲,无所追求,无所欲望,便可脱离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5278170.html
  • 赵朴初答:大乘小乘有什么分别?

      赵朴初答: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首先大乘在灭谛上进一步说"无住涅槃"。从理论上说,十二因缘灭,灭的只是不合缘生缘灭真理的无明烦恼,而不是缘生缘灭的法,"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所以到了佛的圆满觉悟的境界,就能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就能...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450110705.html
  • 问:什么是大乘佛教?大乘小乘有什么分别?

    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 首先大乘在灭谛上进一步说“无住涅槃”。从理论上说,十二因缘灭,灭的只是不合缘生缘灭真理的无明烦恼,而不是缘生缘灭的法,“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所以到了佛的圆满觉悟的境界,就能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就能在...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45377636.html
  • 菩提二字的意义

    苦谛是由因而生,而且是同类因而生。由此因缘说到集谛,集谛可以由对治力消灭;当集谛消灭之后,就是灭谛,了知能证得灭谛,必须要有成办灭谛的道谛,这是自然就很想去学习对治。  经由四圣谛的内容,我们对于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552457.html
  • 四谛的医学观

    可言,唯有真正了解生死实苦(苦谛)、以及招苦的原因(集谛),并奉行八种正道(道谛),才能不再轮回生死,并获得寂静涅槃之境(灭谛)。   因此佛陀在悟道之后,于鹿野苑初转法轮时,便为五比丘宣说此四谛法...苦之根本--欲爱,则得苦灭,可入于涅槃之境界;灭谛即关于灭尽苦、集之真谛。   能够克服这些欲望的方法,便是审实灭苦之道,乃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若依此而修行,...

    释慧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26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