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弥勒佛与布袋和尚

    头”。后于梁贞明三年(917)圆寂,临终所留《辞世偈》中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世人便以为他是弥勒化身。据说宁波雪窦山岳林寺是其道场。因他最大的特点是胸怀宽阔,爱憎分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21757415.html
  • 李佛与西安碑林《达摩图》

    盛不衰。   爱憎分明、才艺过人的高僧   一个“疯”和尚为何能在西安和永登人民的心中成为衷心敬仰的佛祖呢?纵观《风颠当禅师实行实录》,不难看出,风颠和尚生前不仅是个痴心修佛,志在大彻大悟的旅行家...死儿复生,被誉为神医,传为神僧。   说他是勇士,是因为他一生爱憎分明,处处为民,嫉恶如仇。某年庄浪(永登)大旱,他搭棚舍粥,却无人舍米。于是他脱去衣裤,沐浴净身,欲跳汤锅“煮身赈济”,此举感动了...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195770.html
  • 爱国主义与现代佛教

    世间”,而是以佛教的大乘精神结合客观实际,改造自己,丰富与发展佛的教义,使之更具有时代的战斗精神,为实现“人间净土”而奋斗。  第二、佛的教义是以大悲为根本,而又与魔之间存着严格的对立,这是佛的爱憎分明...

    陈铭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648180.html
  • 站在云上品禅茶 ——记林清玄

    一种更高的境界。当然,这种境界不是不要爱憎分明,不是倡导没有立场,不是漠视正义和公平,而是理性地、平和地和这个世界对话,而不是抗拒这个世界。   人生应该怎样度过?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永远谈论不完...

    尹纪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1011284408.html
  • 原来眼里不揉沙,现在看谁都顺眼

    长进。” 以前,我言语犀利,一言中的,与人辩论不到是非分明誓不罢休,还自以为能坚持真理,个性鲜明。可此书的善知识却说:“行事刻薄,说话尖利的人,不是短命,就是贫贱,何也?要知原来之福寿,都被其剥削尽了。”又说“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评人者,不惟无福且无寿。” 以前,我是眼睛里容不了沙子,颇为清高,不愿意与俗人交往,往往话不投机拂袖而去,而且是责人不留情面,却自以为爱憎分明,敢于直言,洁身自好,...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2275153.html
  • 禅月大师贯休

    养蚕妇,未晓上桑树。下树畏蚕饥,儿啼亦不顾。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如何酷吏酷,尽为搜将去。”在现存贯休的诗集中,对贪官酷吏的抨击比比皆是,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态度。   贯休诗风明快、清新、朴素、健康...

    叶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3685620.html
  • 杂谈苏曼殊及其小说

    纯真爱情,对现实有着叛逆性的反抗精神,生活中不从流俗,爱憎分明。有时,曼殊也偶尔求助于世外桃源-- 一个与现实世界分离的宁静、美好的世界,在幻想中为自己的心灵安家:   明日,天朗无云,余出庐独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149496.html
  • 诗僧曼殊述评

    游”的流浪生涯,对于人间温暖,正如久旱逢甘霖。他所处的时代既是风雨如磐的年代,从小就已爱憎分明的曼殊,自然如鱼得水,早早熔入革命洪炉,并是疾恶如仇的实践者。他的为人,他的才华,处处受到欢迎和爱戴。如果...

    郭 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349502.html
  • 《千山剩人禅师》补记

    特殊的好朋友,经常赋诗唱和,他把辽阳的所见所闻,都如实地记录下来,反映在他的诗篇中,祢补了史乘之缺。千山剩人爱憎分明性格直爽,和当朝有着深仇大恨,正可谓国恨家仇,他绝不会去奉迎当朝、美化政绩 。与人交往...

    梁戈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3266014.html
  • 玄奘顶骨舍利承传南京

    各地及日本的本州岛,寻访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的下落,  从而解开了这个谜。  玄奘顶骨几经辗转奉安金陵   人们知道玄奘法师,多半源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那个动不动给爱憎分明的孙悟空上紧箍咒的、老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3669552.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