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在西方国家受欢迎有许多原因。一个最好的理由是,佛教在物欲横飞的现代社会里为许多问题提供了答案;另外,对那些感兴趣的人而言,佛教对人的心灵的理解非常博大精深,提供了许多心理疾病的自然疗法。当今世界上许多权威心理学家发现这些疗法非常有效,非常先进。(出自世界佛教联合会佛教常识问答)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8243785161.html
-
迎请
礼佛
法会现场
真净法师为众开示
8月4日,苏州西园寺举行8月八关斋戒。当日虽是连日高温,酷暑难当,仍有百余信众如期前来受戒,向道之心令人感佩。
本次八关斋戒由西园寺堂主、佛学博士真净法师担任戒法师。法师首先为大众开示了受戒的意义,并指出现代人一味追求物欲带来的种种过患。勉力大众奉行简朴的生活方式,依戒修行,依法修行,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随后,法师为大众正授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8/13593713259.html
-
智慧的表现
海涛法师:
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痛苦;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也不要再自寻烦恼。——不会自寻烦恼,是智慧的表现;不增加别人的痛苦,则是悲心的表现。
世间万事皆无常、变动不定,今日美好的一切生活,也有可能突然会发生转变。知道什么是善见、什么是正念时,就该即知即行,不要再沉溺于俗缘、物欲之中。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3976381.html
-
,因为他们想着更大的房子,如果周围能有片牧场更好。
最关键的是,物欲症偷走了人类的时间。美国人不会认同欧洲人的闲适生活,因为他们放弃了时间而选择金钱。人类学家英格力希·鲁克说,“从表面上来看,...嘀咕:“没时间说你好,没时间说再见,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物欲症带来的是“时间荒”,人们因为物欲而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人被物奴役,人被物谋杀。
“旧的不去,新的不...
《南风窗》
|环保|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7180788414.html
-
10月23日消息 10月18日中午,江苏省泰州市光孝寺举行四百戒僧托钵祈福仪式。七十五年前的佛教传戒仪式,得以重现,引来众多居士和信众关注。 18日上午十一时许,江苏省泰州市光孝寺方丈弘法法师手...
【佚名】
|祈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0/0627556164.html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一般年轻人来说,破除对色的执著确有一定难度。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到处充满着声色刺激。为什么佛经说今天是末法时代?原因正在于此。从修行角度来说,现代人修行较古人艰难几十倍、几百倍。因为人们在物欲的陷阱中,远比古人陷得更深,更难以自拔。
作为在家居士,可以有正当的感情和夫妻生活,但不能贪著,尤其不能邪淫。从佛教观点来看,淫欲是障道法...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92677906.html
-
其他各式各样的物欲的满足而已。 二、其次是饿鬼界。此界比地狱界稍稍好一些,因为他的众生,没有地狱界的众生那么残忍。但是他们不公渴望粗劣的物质享受,而且非常自私;他们的贪欲极大,怎么也不愿让别人分享...待到饮食时,为父母的往往为了一口东西而与他们的子女打起来,爱食物的意愿比爱家族的意愿大得很多,这就是畜生界。 以上三界为下三界,此下各界物欲依次递减面灵性则有逐渐递增。 四、其四是人类界,此界界...
陈健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2053040.html
-
短,生命流长,解脱轮回遂一时成为风行。“瑜伽士”(修行求解脱之人)见三世业感的生死无有边际,而醉梦般的人生所追求的依然不出感官触受之人欲、物欲,身陷其中,浮沉苦死,印度古仙人于是乎特别注目于此。 ...对于身体必须专注明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则能去除物欲、淫欲、悲痛等;对于感受,须随时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则能去除物欲、淫欲、悲痛等;对于心意,须随时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则能去除物欲...
释继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1557479.html
-
能节俭,不追求物欲,就会有广大的心。
我们不敢居天下人之先,才能成为万物的主宰。
现代的科技正是反其道而行,使人逐渐物化,失去人味,失去慈爱的心;使人追求物欲,灵性狭窄;使人追求时髦,想...
林清玄
|科技|科学|异化|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17012431695.html
-
尊卑、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都能在他们的生活中,直接体会到悦乐。因为我们有耳朵,能听到音声之美;有眼睛,能看到景色之怡悦;能呼吸,能感受到活着的可贵。只要把自己从物欲奔腾的纷扰中拉回来,仔细地看、听和品触,无论你生活在乡间或都市,无论你的工作是劳心或劳力,禅喜无不流泻在你的生活周遭,这就是实现的喜悦。 每个人的一生,必须以他的人生为目的,如果把自己当做追求物欲的手段,生活就会与自己疏离。疏离...
郑石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514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