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群法师答:
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所以,认识无常非但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是要我们认清人生最大的现实,整体的现实。世人总是将无常当做人生障碍,当做破坏幸福的无形杀手,那是自身错误观念造成的。若能透彻无常本质,就不会因无常变化带来痛苦了。
对世人来说,无论生活还是事业,都是建立在执著之上。而修行却要求我们放弃种种执著。但我们要知道,不执著并非不努力,而是不著相,是在因上努力而...
济群法师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82177835.html
-
佚名
|正刚法师谈人间佛教的现实意义|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23255037391.html
-
投入到现实的社会慈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至今仍在沿用一个褒义词“功德无量”,恰好蕴涵着深刻的佛教业报思想。实际上,许许多多人正是为了“功德无量”的慈善事业,不惜献出巨额财产、不惜献出悠悠此生。...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就现实而言,似乎应从传统中汲取精华,以便给“慈善”的内涵注入内在的活力。回首传统,可以看到“慈善”之内涵的清晰结构:最核心的部分是培育“恻隐之心”,启发“本有佛性”,倡导“...
佚名
|佛教观点|佛教慈善|现实意义|慈善的佛教内涵|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55693124.html
-
通常的人以为佛法主张虚无寂灭,是消极而且抹煞现实的。这种测想,完全谬误,因佛法纯粹是真实和注重现实的学问。谈到现实这个名词,就和西洋近代的两大思潮――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发生了联带的关系。所以,在未释佛法的现实论之前,将此两大思潮略述梗概。 一 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在西洋各种主义中,可以代表近代思潮的,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主义,是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和英国...
太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4539555.html
-
佛法与现实人生
佛法自印度传来我国,已有二千年历史,它给我国人最深的印象和最普遍的观念,可以说有两种:一是因果报应的观念,一是空的观念。懂得因果报应道理的人,凭此为人生修养的准则,改善自己...主观的执情不破尽,真理是不会露脸的;但不懂的人,不理解佛所以要说空的意趣,因此误解了空,以为空了一切都没有了,才是佛学的目的。於是误认佛法的谈空是厌世的,是消极的,非伦理的,非人生的,非现实的。现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351258.html
-
第一章 能知现实之方法 真现实论,为现量实相之说明。依能知现实之方法、与所知现实之事理、及能知所知之关系以为材料,于是有宗依论。 今言现实,必先知于现实;云知现实,必有能知于现实之方法,故首论现比量及其真似比量。所用工具,一为形数度量,二为言语文字,故依次说数量、声明。对于现实已能自知,且已完备所用工具,则能发表悟他,悟他在破其似而立乎真,故次又论立破真似。今由立破真似,可有悟他之功,则古近...
太虚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1238168.html
-
净土与现实 佛教极为重要的法门是净土的信仰。虽然契机不同,行法有异,而净土却是共同追求的目标。顾名思义,净土即是清净的地方,是最极圆满与理想的清净之地。它的圆满与理想,是一切世间境地无与伦比的,...,只有智与情的融合和统一,才能净化人性,而终究成贤成圣。只有人性的净化,才能从现实中认识净土。从根本上说,净土思想是佛法的核心,没有净土思想,一切行法即无落脚之处。我们对净土的理解,不妨从两个方面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4455164.html
-
佛法与现实生活
■邓俊松 --------------------------------------------------------------------------------
...佛法净化人生、净化社会的精神,完整地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净慧法师的开示本身就已说明了佛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就笔者理解,这些开示中其实...
邓俊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3654500.html
-
戒律的现实价值作者:
前言 “文革”之后,大伤元气的佛教在诸大德的感召下,渐渐复苏。随着修建寺院、整理教典,创办学院,培养僧才等系列“恢复工程”的深入,满目疮痍的佛教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根本精神和掌握戒律的开遮持犯原理,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戒律在现实僧团中的作用。那时,在戒法的大海中游刃有余地运用受持,就不会觉得是一种束缚,一种压抑,而更觉得是一种解脱,一种需要。所以,戒律的存在有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3262559.html
-
http://www.fjdh.cn/Item/7727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