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具善恶”论更易于得出出世与人世不二的结论。台家充分发挥了印度佛教经典早已有之的“烦恼即菩提”的观念,以其较为有力的理论思辨力主“贪欲即道”学说。所谓“贪欲即道”,用智颉之语界定可有四句:“三毒即是...富贵;若无敌寇,就无从建立功名,“无量贪欲是如来种亦复如是。”这是依解脱论即修门而言的。从理论思辨看,既然一切诸法皆是实相,一念即空、假、中,那么烦恼也罢,菩提也,生死也罢,涅檠也罢,所有一切本来都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2251039.html
-
思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哲学所说的境界,就是功夫境界,这是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点。 儒家把仁看成最高境界,但从未把仁作为知识概念去讨论,而是主张在躬身实践中去体会、去把握。理学家对“仁”的最富理论...“道”的境界,即所谓“同于大通”。 与儒、道相比,佛教似更重视理论思辨,特别是前期般若学与心性学,进行了很多分析和论证。但有趣的是,对“心”分析最为详细的唯识学却没有在中国继续传播与发展,倒是天台、...
蒙培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052030.html
-
佛教“本体论”的思维方法,与儒家“本源论”或者“天人合一”的思维方法,在理论思辨上,前者比后者较高。理学家们理论思想体系的建立需要概括的、精致的思辨结构作支撑,吸收较高层次的理论思辩来丰富和...的思维模式。这是深层次的、根本的东西。
人性论是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儒家学说的理论核心天人合一论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思辨性逻辑本体论的论证,至于天地之道与人之道如何贯通,没有严谨的体系论证。而佛学...
杨子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1584670.html
-
理论思辨,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修持成佛的有效途径。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禅宗真正使佛教普及到中国百姓的身上,也就是实现了佛教的本地化。这是因为,“见性成佛”...简单的回归到原始状态,而是一种时代的创新与发展。禅宗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是对佛教教义的根本性理解,为众人指出了成佛的有效途径。也就是由过去的理论思辨转到现实的人生,将佛教由天上拉回人间,使佛教回归到关注人的...
任继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94266760.html
-
说”四个环节,试图探讨一下止观学说的历史发展。止观学说的建立,标志着从印度传入的大乘佛教的理论思辨和禅定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高度统一,也是佛教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 从语义上看,“止观”...修行证果,鲜有不修戒定而侈言义理者。但是,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后,从汉末永平求法一直到隋唐之际天台宗的创立,经历了四百余年的分化离合过程。本来,佛教的理论思辨与禅定实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小乘...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2560547.html
-
领略到了另一种极富魅力的理论思想。这对中国文人深化理论思辨、开拓思维空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来佛教哲学与中国诗学属于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宗教,一属文学,二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经验来解释人类...人生三位一体,浓缩于作品之中,展现出一种艺术的精神世界。诗学是文学的哲学,是文学的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理论形态。它以理论思辨、审美范畴等理性活动来总结文学实践的经验。因此,诗学与哲学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关联和...
普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3758348.html
-
ldquo;华严三圣”的信仰和崇拜:上智者固可以欣赏其理论思辨的精微和玄妙,下愚者也可敬畏其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广大深通。华严一乘圆教由此获得了接通禅观与草根的捷径。
参考文献:
...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4661591.html
-
净土思想在公元2世纪时就传入中国,可是在二百多年间,中国人没有足够的智力和魄力接受它,东晋的慧远大师这位被视为南朝时期伟大哲学家思想家的高僧,带领着同样具有精深思想善于思辨的二十多位朋友,一起归依净土法门,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规模的净土信仰。可是,此后一百多年近二百年间,净土信仰又陷入沉寂,后来经过昙鸾、道绰、善导这些具有哲学头脑和理论思辨能力的大师的努力阐释和弘扬,净土信仰才在中国开始扎根,...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4462201.html
-
,论辩层垒,波澜壮阔,行文如滚滚江河,汪洋恣肆,逻辑推理精密严谨,理论思辨幽深渊博,既是一部佛教哲学的精品,也是一部汉译佛典中最为巨大的文学作品,集历代般若经翻译之大成。这部经典在当时印度、西域...
王宝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75664404.html
-
《肇论》研究综述 刘 聪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作为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肇论》既代表了僧肇本A的理论思辨水平,也是当时中国佛教理论发展的高峰,对后世...;僧肇;思想研究;佛教理论 《肇论》是东晋时期著名佛学家僧肇的著作合集。该书文辞优美、思想深邃,既代表了僧肇本人的理论思辨水平,也是当时中国佛教理论发展的高峰,对后世中国佛教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自...
刘 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226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