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瑜伽禅观

    瑜伽禅观  释昭慧  大乘瑜伽师的历史贡献  瑜伽禅观,是产生唯识学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唯识学派也称为瑜伽行派(Yogacara)。唯识学派的兴起,与西北印瑜伽师的禅观经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禅修时...指出:这一学系的开展,继承经部的过未无体说,细心持种说,境界不实说,而导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对于佛教思想,有卓越的贡献。  真实作意:境识双泯  与声闻部派、中观大乘一样,瑜伽行派的禅观,...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157493.html
  • 初期佛教的禅观与念佛

    初期佛教的禅观与念佛   方广錩   一、   佛教产生在古印度,佛教的禅观修持是古印度瑜伽修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瑜伽修持已经在南亚次大陆流行。从印度河文明遗址发掘出来的一枚...后,雅利安文化与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婆罗门教,同时吸收了瑜伽这种修习方式。但最初,这种方式还比较原始,没有理论化与体系化。直到初期奥义书,虽然已经提到瑜伽修持的种种方法,甚至提到“禅观&...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5760881.html
  • 禅观与念佛

      P.109   提要:本文认为瑜伽产生在古印度,有其历史的必然。佛教的禅观作为印度瑜伽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印度瑜伽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佛教把瑜伽禅观作为建立与发展佛教理论、证悟佛法以求...主题词:瑜伽禅观、念佛、印度佛教   禅观与念佛   方广錩   一、   佛教产生在古印度,佛教的禅观修持是古印度瑜伽修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瑜伽修持已经在南亚次大陆流行。从...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90263400.html
  • 供养的意义及种类

    瑜伽禅观为成就悉地之舟楫。普通人不可一日无食,而密法行者不可一日离三密禅观。  灯明——代表般若,佛菩萨之智慧、大慈悲如大光明照耀,使六道众生得到庇护和找到出离生死苦海之途。行者本为证阿耨多罗三藐三...供养和外供养、事供养和理供养。外供养就是六种供品供养也叫事供养,内供养乃持真言手印的供养也叫理供养。另外唐密的无上瑜伽观还有慈悲喜舍四无量行观想供养,《金刚顶经》中内外八菩萨的香花灯涂嬉鬘歌舞供养也是...

    释真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0457533.html
  • 唯识宗所依经论

    佛教思想的一大宝库。由于本论广释实践唯识教理的瑜伽师所依所行的十七种阶段(十七地),所以又称为《十七地论》。在十七地中,尤以“菩萨地”为重要。全书分为五分:   本地分:广说瑜伽禅观境界十七地义,以境...   本宗总取《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毘达磨经》、《楞伽经》、《厚严经》等六经及《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

    佚名

    |唯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20555530048.html
  • 唯识宗所依经论

    与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宝库。由于本论广释实践唯识教理的瑜伽师所依所行的十七种阶段(十七地),所以又称为《十七地论》。在十七地中,尤以“菩萨地”为重要。全书分为五分:   本地分:广说瑜伽禅观境界十七地...唯识宗所依经论  本宗总取《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毘达磨经》、《楞伽经》、《厚严经》等六经及《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970518.html
  • 关于初传期佛教的几个问题

    集中精力修行,争取解脱。不过,既然客观上存在着这种惊世骇俗的特异功能,自然可以取得世人的极大信任。这也是为什么各类神异在佛教中绵绵不绝的原因之一。   佛教传入中国,瑜伽禅观也同时传入。东汉安世高翻译...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条:   第一、瑜伽禅观虽然可以触发某些特异功能,但不是人人都可以修习到这一阶段的。已经达成神通的人,由其修持之高下、境况之异同,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发挥其特异功能的。因此...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752941.html
  • 法相唯识学

    著所著。此沦把瑜伽禅观境界分为十七地,并对渐次发展的禅观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禅观的各种果位作了论释,提出了万法唯识所变现的结论。《成唯识论》则是对世亲《唯识三十颂》的解释。   《唯识三十颂》是世亲晚年...   法相唯识学   洪修平 陈红兵   本讲主要介绍法相唯识宗的思想。法相唯识宗是继承发展古印度瑜伽行派理论学说的一个佛教宗派,也称“法相宗”或“唯识宗”,因通过分析“法相”而得出...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795791.html
  • 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五分:本地分,广说瑜伽禅观境界十七地之义,乃本论之主体。又十七地之中,尤以“菩萨地”为重要。摄决择分,显扬十七地的深义。摄释分,解释诸经之仪则。摄异门分,阐释经中所有诸法的名义差别。摄事分,明释三藏之...  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大乘经论里有许多蕴含菩萨道的思想,今列举《圆觉经》、《解深密经》、《胜鬘经》,《大乘起信论》、《瑜伽师地论》、《菩提道次第论》等三经、三论,略说菩萨思想的经证。   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1752510.html
  • 大乘不离小乘

    rdquo;,传为古印度弥勒口述,无著记录。瑜伽师地,慧为瑜伽师修行所历的境界(十七地),因此亦称“十七地论”。唐玄奘译,一百卷。全论分五部份:一、本地分(一至五十卷)。将瑜伽禅观...的宗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佛教的三论宗、天合宗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瑜伽行派亦称大乘有宗,兴起于公元四至五世纪间,为无著、世亲二兄弟所创,因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并以瑜伽行总结全部佛教教义而得名。主要...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1664159.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