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66篇,用时5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瑜伽简介

    瑜伽简介  黄心川  【瑜伽(Yogacara)】   印度大乘佛教派别之一。中国传统称为有宗。因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而得名,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论》和《成唯识论》等为主要经典。从事这修持的人被称为瑜伽师。  传承传说瑜伽的祖师是弥勒,但弥勒是否实有其人,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一般认为,在瑜伽兴起时,大乘佛教中曾有弥勒论师,该假托...

    黄心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0767075.html
  • 瑜伽概说(1)

    (一)释名义   瑜伽者,即相应义,观行义。与三性唯识了义圣教中道正理相应而观行,以无分别智,证人、法二无我所显真如,破烦恼与所知二障,圆成无上正等正觉,故名瑜伽。   若按所对应化根机来分,瑜伽属大乘佛学,用以接引五种姓中之如来种姓与不定种姓者;五种姓谓阐提种姓、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阐提种姓为断善根、大欲者;不能亲证真如而入圣流,更不可能成佛;可成就人天善法。声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047869.html
  • 瑜伽之二谛说

    瑜伽之二谛说   蔡伯郎   文化大学哲研所   华梵大学 第四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0.05 ) 页129-143   华梵大学哲学系, [台湾 台北]  --------...,在《般若经》乃至龙树的二谛思想中,对于胜义谛是都是以否定性的言辞来表现,因此是“说一即不得”,然而以《解深密经》为始,所发展出来的瑜伽却是基于“唯识”以及三性的立场,对于胜义谛采取肯定式的说明。...

    蔡伯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3746164.html
  • 瑜伽早期之有无说

    瑜伽早期之有无说   周贵华   “有无”是指一切法或者说一切事物的体性之有与无,即在存在意义上的真实与虚妄。佛教主张通过把握真理而获得涅槃,因此,对有无乃至一切法相之辨明与证悟,是佛教的基本诉求之一。特别是到了大乘佛教,从解脱中心论转到了菩提中心论上,更以这方面为其教法安立的基础与根本。从大乘佛教的阶段发展看,中观行瑜伽展示出不同的特色。中观行偏重在对...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474009.html
  • 瑜伽汉传典籍目录

    瑜伽汉传典籍目录目录者乃治学之津梁,凡欲研究一领域,必需弄清楚该领域的文献之内容、源流、传承,此为必作之基础功夫。本目录依据大正藏(瑜伽部(T30,31),论集部(T32),论疏部(T42,43,44),诸宗部(T45)),囊括藏中所收录所有瑜伽之论著及其注疏,不含经臧(如《解深密经》、《楞迦经》等)。又,西藏所传瑜伽经典有中土所不传者,本目录也未能涵盖。    (瑜伽师地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649688.html
  • 瑜伽的两个系统

    瑜伽的两个系统   瑜加是从无著,世亲这个系统下来的,重要的典据是《瑜伽师地论》。“瑜伽师”是汉译名,从藏译看,原名是“瑜伽”,所以一般称这瑜伽。此是从世亲传承下来的,世亲的学说规模大,方面广,但在形成瑜伽的发展过程中,却始终是以唯识说为主导的。在唯识学说发展中有两个系统;一者是唯识古学;二者是唯识今学。   一、唯识古...

    清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55963059.html
  • 瑜伽概说(2)

      前所说瑜伽之果,是大乘果也。若按众生根性分,则不独安立大乘,须安立多乘。与此相应,其所得果亦不同。瑜伽以多乘归一乘,以大乘摄受二乘一切世间出世间善法。如《胜曼经》云:“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为阿罗汉、独觉。不定种姓、如来种姓可安立为大乘,其极果是佛。此等安立,《胜曼经》等中有明示。经论中常常不提人天乘,而说三乘,即后三乘,因唯后三乘为圣乘出世间法故。瑜伽主要摄受不定、如来种姓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147870.html
  • 略论经量瑜伽

      略论经量瑜伽   前言  人的生活是由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所产生知觉活动,透过这些感官知觉我们才能认识这世界的种种可感相貌。现代有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的研究,人们可以透过科技和临床...(即所谓经量瑜伽)建立者陈那(Dignaga;约公元480至540年),在其《集量论》等量论 (或称知识学) 著作中所提出的知觉理论。但是感官知觉及意识知觉是否同时却很难确知。在此,我们很容易可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2861037.html
  • 瑜伽在中国的传承

    瑜伽在中国的传承  玄奘(600——664),俗姓陈,本名祎, 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十一岁(61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所惑,并取《十七地论》(即《瑜伽师地论》)以释众疑。贞观三年(629)去印度且且学,至贞观七年(633)到达那烂陀寺。在寺学习五年(贞观八至十二年,634-638)。后在印度各地参访讲学。643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1462471.html
  • 大乘佛教瑜伽的支末分宗问题

    大乘佛教瑜伽的支末分宗问题  (俄罗斯)E.A.土尔卡诺夫  佛教的瑜伽宗,其理论博大而精深。它是大乘佛教构架里的一支极具传统印度哲学意趣的伟大宗派。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藏汉两地佛教界的哲学思维和理论发展,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那里的思想文化和传统习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从明代的王阳明到现代的梁漱溟,他们所提倡的“新儒学”运动,就曾受到了瑜伽宗的影响。然而在今天,有关瑜伽支末分宗问题...

    俄罗斯)E.A.土尔卡诺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106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