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吴二事母尽孝免于雷击

    前生的宿恶。’后来吴二更加孝养母亲,终身不懈。(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有‘现’‘’‘后’之别,现是现世造的业,现世受的果报。是这世造的业,来世受的果报。后是某一世造的业,隔了二世以上才受果报。本篇故事主角吴二,因前生恶业,今生本来要受雷击的恶报,这是属于。但吴二因现世至孝的感应,未受恶报,这又是心能造业,心亦能转业的道理。至于佛教虽非神教...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9303316980.html
  • 吴二事母尽孝免于雷击

    湘清按: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有‘现’‘’‘后’之别,现是现世造的业,现世受的果报。是这世造的业,来世受的果报。后是某一世造的业,隔了二世以上才受果报。本篇故事主角吴二,因前生恶业,今生本来要受雷击的恶报,这是属于。但吴二因现世至孝的感应,未受恶报,这又是心能造业,心亦能转业的道理。至于佛教虽非神教,只是...

    佚名

    因果|尽孝|孝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9/19592417884.html
  • 李炳南答:有一位住在寺院的女信徒,修行三十余年,最近遇著车祸往生。生前品行良好,虔诚拜佛以及办佛事,实在真可惜!这是什么原因呢?(庄庆贤)

    问:有一位住在寺院的女信徒,修行三十余年,最近遇著车祸往生。生前品行良好,虔诚拜佛以及办佛事,实在真可惜!这是什么原因呢?(庄庆贤)   李炳南答:因果须合三世观之,有乘有除,有现、后之别。盖果之成熟,以力量之大小,而有迟早之不同。如孔子颜子,皆是圣人,孔丧其子,颜竟短命,曹操司马昭,皆篡弑大逆,而其子孙皆有天下,其不能以当时而论当时,可以知矣。况尚有死丧非是祸,而富贵非是福之微机在

    李炳南

    |析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255313038.html
  • 印光法师答:何谓“通三世,转变由心”?

      印光法师答: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或十百千万,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后则...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 节录自:印光法师 与卫锦洲居士书   通三世者,第一现。谓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如士子习举业,现身得功名。此凡眼能见者。第二。谓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罪...

    印光法师

    因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9/21250316044.html
  • 因与果

    每一业,都有善、恶、无记(不善不恶)三种性质。一个人无时不在造业,造业就是在种因,你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从“因位”上看,业为因,从“果位”上看,为果。又分三种:一现、二、三后。东晋慧远大师解释“三”说:现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者,来生便受;后者,或经二、三生、百生、千,然而乃受。“三”说强调一个原则: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这一条是必然的。其差别在于,果报的时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70662361.html
  • 弘一法师开示之佛教学习初步

    今生之现而已。若如是者,现生有恶人富而善人贫,恶人寿而善人夭,恶人多子孙而善人绝嗣,是何故欤?因是佛为此辈人,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即是人天教也。今就三世业报及善恶因果分为二章详述之。 一、三世业报。三世业报者,现、后也。 一、现:今生作善恶,今生受。 二、: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 三、后: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 由是而观,则恶人富、善人贫等,决不足怪。吾人惟...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1576355.html
  • 我们佛教徒应如何庄严依和正

    劳动所得的果报。   “”,有现和后的三种差别。,指的是未来第一生的感果;后,指的是未来第二以后的感果。现在,、后,姑且不谈,单拿现来谈吧。据我个人的理解,所谓现,就是...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或人身,在佛经上就叫做正。通常所说的自然界、环境或世界(即山河大地、家具什物和衣服饮食等),在佛经上就叫做依。“三藏法数”第二十七卷中这样说:“依谓依,即世间国土也,...

    济广

    |依|正|命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3/20550922053.html
  • 学佛必须深信因果

    能否具备。因此,佛教把业的因缘果报等问题联系起来,建立了三世因果轮回的人生观。   所谓三世因果报应,就是现、后。现比如一个作恶的人,观生就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而作善的人,现生就要受到别人的表扬和尊敬,就是来生受,比如今生作恶,来生堕落,今生作善,来生上升;后就是说在多生多劫以后才受果报。现如种水稻,今年就可以收成,如种小麦,待互明年才能收成,后如种果树,数年后才能结果...

    诚 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3556535.html
  • 《三论》在中国佛教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个鲜明特色。   (经)说业有三:“一曰现,二曰,三曰后。现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者,来生便受。后者,或经二、三生、百生、千,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事...殊难令人信服。佛教正是在此节骨眼上解答了这个难题。就是本文提出的有三种:现、后。人生能见的为现;人生在今世所作的善恶业,要在下一世结果报应的为生;后,则是到以后二世、三世、甚至十世、...

    沈去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0442470.html
  • 乘佛愿力 凡夫入

    对此道绰禅师已于《安乐集》第一大门之〈三身三土章〉纠正之,而说明弥陀净土是土非化土。今大师亦于〈玄义分〉之「会通二乘种不」的一节,断定弥陀净土既非应化土,也非凡圣同居土,而是极为高妙的土,所谓「是...小圣难阶;  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这便是有名的「凡夫入论」:弥陀净土是高妙的土,而一切善恶凡夫都能往生,其所以得之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256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