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
印光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2448501.html
-
怎样看生命的界限 “永生不死”无疑是伴随人类发展始终的一个诱人的话题,其中蕴含着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历史和浪漫的想象。随着“知识论”的对象化、因果性、合逻辑性、经验性的对对象的认知方式成为人类主要的...意义域。 其次,从以对象化的知识论的发问方式来看,“永生不死”的问题就可以分解为: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本质规定是什么?生与死的界限在生物学的意义上如何超越?有没有什么手段使生命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1870399.html
-
只有微小的区别,功效却有着天壤之别。
原来,药品和毒品的界限是如此模糊。这界限同时也是人性的界限,同是化学工作者,有人从事着药品研究,希望济世救人,有人却从事毒品的制造,危害人类。
后来,我明白了,不仅是冰毒和麻黄,其实所有的药都是毒,药和毒并无严格的界限,只是量的问题:适量的药才是药,过量的药便成了毒。也许就因为多了一点点,救命的药便成了要命的毒了。这“一点点”也就是药和毒的界限了。
...
心墨
|人生|人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09373828587.html
-
论哲学与宗教的界限 黄裕生 提要: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内部的问题。因为任何彻底的哲学都不能不面对如何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本文从讨论“什么是哲学”入手,试图通过深入分析理性的先验意识如何构成“这个世界”之根据来首先阐明哲学与数理科学的关系和界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哲学与宗教的内在关系及其分界限。对这种内在关系的分析表明,哲学与宗教只不过是理性返回本源的两种不同...
黄裕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90755890.html
-
宗教信仰自由及其活动的法律界限
完珉
一、宗教信仰具有法律上的正当、合理性
首先,信仰具有法律上的不可剥夺性质。人非机器,人只能有限地活一次:人生无常。活着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信仰自由滥用的最无可争议的原则。即使有上述原则可循,法律的作为也常常不易恰到好处。因为任何自由都有界限,都可能被滥用而“越界”。执法者限制过严,可能会为以政府名义的侵权合法化提供藉辞;过度宽容被动,又...
完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15485417.html
-
“文化对话:可能性与界限”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红安 2002年10月9至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文化对话:可能性与界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德国、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的10多位外国学者、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以及30多位中国学者共50余人出席了本此次会议。 文化之间的合作与冲突是21世纪全球化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此次会议不仅是为了庆祝...
张红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95163148.html
-
8月16日,台湾开南大学教授暨考试院秘书长林水吉,偕同考试院专门委员邱建辉等一行3人,抵达佛光山福慧家园安置中心,在探视灾民时向大家说,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是世界级的宗教领袖,他很慈悲尽其所能,照顾...
佚名
|慈悲|星云大师|佛光山|莫拉克风灾|赈灾救济|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14175288842.html
-
答:在净宗里面讲,旧业是过去所造的,新业是现在所造的。过去是几时?昨天所造的那是过去的,今天上午所造的是过去的,现在前一分钟造的是过去的,那都叫旧业,都能带走的。不带新业是什么?现在造作的。现在...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9431988091.html
-
问:念佛要专修,不要杂修,五欲之乐算不算夹杂?可是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五欲之乐又不大可能,无奈的堕落和作意的堕落似乎没有界限,怎样把握?
净宗法师答:五欲乃人生之现象,谈不上杂。天有胜妙五欲,人有粗陋五欲,乃至畜生恶道亦有少分欲乐。生而为人,可以有合理的欲乐,以不违法律、不背人伦为则。本是五欲众生,怀此身份,一向念佛,即是专修。
更多净宗法师佛教问答
-------------...
净宗法师
阿弥陀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8/14110513487.html
-
部分。如果按照名称来进行分类,则可分为自性般若、经典般若、道般若与果般若四种。
自性般若:是指现量证悟诸法离戏智慧的对境,它与基般若是一个意思。其界限在大乘三圣道;
经典般若:以诠释基道果般若为主的经论,也即以所宣说的名称、词句以及文字而显现的种种有表色,就是经典般若的法相。其界限,是从未入道直至最后有际[2];
道般若:能够抵达现证一切万法离戏智慧的无住涅槃之法,即为道般若...
华智仁波切著
|现观庄严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1145509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