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仪略》、《波斯教残经》、《序听迷诗所经》、《景教三威蒙度赞》、《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等道教、摩尼教、景教典籍。上述典籍中,《老子化胡经》是佛道交涉的产物,对研究佛教的中国化有相当的价值。而其余几部...
方广锠
|略谈汉文大藏经的编藏理路及其演变|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4073639.html
-
略谈禅宗 /张慈田 禅宗是中国佛教影响最大及最富生机的一个宗派。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五世纪中叶,从南印度来的初祖菩提达摩。至于衔接世尊在灵山会上对迦叶拈花微笑(伪造的),而“教外别传”,以心印心地传了“西天二十八祖”,有捏造传承来历的意图。 达摩一开始以四卷本的《楞伽经》传宗。《楞伽经》是当时可能是楞伽岛(今斯里兰卡)新近编集流行的经典,该经有“佛梵杂揉”的倾向。《高僧传》说,此经最适合...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046245.html
-
略谈修行 谈到修行,谈到快速进步,向佛菩萨的级别快速的迈进,免不了要说到“无相”、“空”、“无分别”,等等。其实,所谓“空”、“无相”不过是个名词罢了,没有什么特别,大不了的。物体或名词的真正价值...修行才会快速前进,如同踏上了高速列车。 希望以上所谈能给大家最真实帮助!感谢上师,感谢佛菩萨! 和尚缘 零七年春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0065719.html
-
略谈净土宗 中国佛学院 宽昌 净土宗,以求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约其所期,名“净土宗”。因其始祖慧远法师,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莲宗”。 净土宗虽创立在我国,但导源于印度。释迦牟尼佛在耆阇崛山中说《无量寿经》,在王舍城中说《观无量寿经》,在祗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宣示弥陀因位愿行,果成利益,及众生往生之因果等,开阐了往生净土之法门。 佛灭度后,马鸣、...
宽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2350194.html
-
略谈四摄法 金明法师 佛教是个注重于道德的实践的宗教,研究佛学,切不可当作一种学问来研究,必须在理解之后,就要切实去履行,所谓“解行并重”,即是这个意思。一个决志学佛的人,对于佛法如果能够做到“解行并重”,把佛法与生活打成一片,这就是以佛法来作为道德行为的修养准绳了。这样,才能够摄化众生,才能够获得佛法真正的利益。 那么,一个修行者,到底要以什么来作为修养的准绳呢?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
金明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4660623.html
-
略谈破除执着 文 / 慧伯 一、迷执是烦恼的根源 《菩提心论》:“凡夫执着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执着,是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并固执事物的妄情和妄想。众生虚妄的“执着”是很多的,主要是“我...?”他说:“佛教人不要执着嘛!为什么一定要上课?”如果是这样的话,便是会错意了。佛说性空是根据缘起说的。脱离缘起去违背因果而谈空、去破执,便落入“恶取空”、“邪空”了。 缘起性空的道理说明,一切事物...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15865716.html
-
出家受戒的目的,第一,为求了脱生死轮回痛苦。我们凡夫,自从无始以来, 由于无明烦恼,而依惑造业,以致轮回六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无出期,尝尽三灾、八难、四苦、八苦不自悟。佛说:「 三界无安,犹如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4040365.html
-
佛教的教法非常直捷了当地指引行者去认知自己以及自己之潜力,我们的本性具足诸善,但如何认知本性,让其宛然显现呢?这种能够认知本然善性之潜力不是专属于某一个人,或具特殊背景或来历之人群,它是平等存在于每个...
堪布卡塔仁波切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4040366.html
-
如果没有“方便”来修学,那是无法通达真理。又有些学佛者,高谈商业化的念经及做慈善,看地理风水,烧金银纸屋等等,视为是一种度众生的“方便”管道。导师在《佛法是救世之光》书中说:“超度亡者,是祖师传下来的...
长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2245047.html
-
略谈四无量心
◎清静
我们佛教常用一个成语“慈悲喜舍”,也就是四无量心。如《弥陀赞》中的“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瑜伽焰口》中:“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慈悲喜舍皆具足。”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但是汉传佛教的重要教义,在南传、藏传佛教中也非常重视。如南传的《阿毗达摩》第九章就有专门的介绍;在藏传的很多经典开头就是四无量心,如《文殊菩萨五字真言...
清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3378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