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fjdh.cn/Item/90960.aspx
-
气得暴跳如雷,好像把他鼻子割掉了一样,原因是什么?就是无始以来对身体有强烈的贪执。这种贪执对修行而言,实际上非常有危害。但若以白骨观、不净观来观察身体,对修行会有一定的帮助。
以前在佛教的修行中,有很多这方面修法。现在泰国、缅甸等国家的修行人,到了一定时候,也是专门到清净的森林中观白骨。我去泰国的时候,有好几处道场修白骨观,尸体就一直放在那里,修行人专门去看身体糜烂、白骨的颜色,再到山里修...
索达吉堪布讲
|白骨观|戒淫|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1308178444.html
-
枯木白骨的诗僧敬安
与杨文会同时代的禅僧敬安,以诗名世,亦诗亦禅,在晚清禅宗界和整个佛教界内,是极为活跃的,也极有影响。 敬安(1852-1912),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俗姓黄,俗名...明天童》)他也曾以“枯木头陀”自称。也可称为“白骨禅”,“寺门萧索锁寒烟,夜坐谁参白骨禅?”(《夜坐灯焰忽绿有影横窗谛视不见》)枯木和白骨,大概典出香严智闲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敬安强调的是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3867925.html
-
原则用功。
你们修白骨观,有没有参究《观佛三昧海经》?
佛法不论显教、密教,都是活活泼泼的,别以刻板眼光看它,懂得活用,修行才易上路,这就的靠智慧了。比如,一毫端要你现出一个佛世界,智慧...清清楚楚,仔仔细细,它与白骨观、不净观关连密切,且显密互通,这一点你们要特别注意。
常证师:请问老师,依照“禅密要法”的指示,要我们谛观此想(白骨),即使明显,然后易观,那么多种的观法,似乎很容易引起...
南怀瑾先生讲述
|南怀瑾|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2247144499.html
-
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昔日风流,而今安在?
佚名
|出离心|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2137033669.html
-
肉死象之白骨[1] ——以禅僧传为例的僧传研究方法之探讨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江 泓 前 言 早期研究界对于禅宗历史的探讨基本上是根据11世纪的禅宗诸灯录而进行的,直至敦煌文献的发现与加入,研究界意外获得了大量与灯录记载不尽相同、甚或大相出入的资料,于是由律师传统所撰写的“高僧传系列”开始作为判断禅史叙述真伪的参照系而被大量引入研究。其后,经历了不短的一段时间,研究进一步地推进为...
江 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5260143.html
-
南怀瑾先生讲述 李默然记辑公案三生白骨禅 古往今来,多少世间人梦寐以求出世间的妙法。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论男女老幼,正如古人所说:“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实在一点不假。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虽然人人都知道大道原本平凡,平常心即是道,但却因拣择无难中的难处,迷惑了多少人群,千山万水,跋涉种种艰难辛苦而求道求法,结果还是零落归山丘,依然白骨扬尘,虚诳终生。...
南怀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2239678.html
-
问:何谓八背舍。
范古农答:一者内有色相(白骨人)外观色,(八种色光普照)是背弃欲界舍初禅境也。二者内无色相外观色,是背舍二禅境也。三者净(色光清净)背舍,即背舍三四禅境。四者虚空处背舍。五者识处背舍。六者不用处(无所有处)背舍。七者非想非非想处背舍。八者灭受想背舍。修此禅者,能于四禅四定背弃不著而成出世间法也。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135112759.html
-
人畜界情欲炽盛,如人视淫犬贪心,牛马骑合,不忍卒看。天上视人间,其理亦然。更超天外者,唯如来清净无欲。
第六,白骨观。跏趺坐,或双盘,或单盘。观想白骨。日常多看白骨图片或骨架模型。“想”出来了整体白骨之后,功夫精进,慢慢在“心眼”里呈现白骨,由模模糊糊以至于清清楚楚,玲珑剔透,渐渐的功夫纯熟。只要略微起观,全体白骨就会现前,功夫到了这个地步,“所”“能”“观”到的,无论在公车上、马路边、无非是...
徐足之
|戒淫|止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11155134546.html
-
人视淫犬贪心,牛马骑合,不忍卒看。天上视人间,其理亦然。更超天外者,唯如来清净无欲。
第六,白骨观。跏趺坐,或双盘,或单盘。观想白骨。日常多看白骨图片或骨架模型。“想”出来了整体白骨之后,功夫精进,慢慢在“心眼”里呈现白骨,由模模糊糊以至于清清楚楚,玲珑剔透,渐渐的功夫纯熟。只要略微起观,全体白骨就会现前,功夫到了这个地步,“所”“能”“观”到的,无论在公车上、马路边、无非是白骨。
...
徐足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4368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