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妙地从“和尚”的“和”字讲起,谈到中国人讲究的饮食和谐、健康和谐、家庭和谐,乃至谈及海峡两岸之间的和谐。
星云称,“两岸和谐”需要“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尊重以及相互帮助”。他还建议,台湾人“...认为也应充分肯定台湾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社会道德观念所做出的贡献。他说,人类不能独自存在,都是相互依存,衣食住行就是如此。他认为,两岸之间亦是如此。
大陆多位学者在讲坛现场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佚名
|奥运|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7122522985.html
-
,他表示,希望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相互体谅”,而统一是自然的趋势。...
佚名
|对话|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12543423009.html
-
压力…… 人生如油画,是完美与不完美的有机组合。近观人生,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应该相互体谅、相互包容。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近观自己的人生时,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在香港这样繁忙的都市,工作、学习、家庭等各方...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0174648.html
-
、争执与误会。现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大家都是龙兄虎弟,互相争执、不沟通怎么能和平呢?
第五、“学习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时候提起...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85278451.html
-
妻妾,因为互相怀恨,以致于往后的几世里,不断地迫害对方的子女,佛陀告诫她们,恨只会增加更多的恨,唯有友谊,相互体谅及善意才可能化解仇恨。听完佛陀的说法后,她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就在佛陀的劝诫下,尽释前嫌。...
达摩难陀法师著
|仇恨|嗔恨|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08233988753.html
-
很容易的事了。首先要做到“语和无诤”,语和无诤的基础又在于“见和同解”。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知见上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只有如此,对不同意见的表达才能做到“意和同悦”而不烦恼于他人。“戒和同修”更谕示了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1066122.html
-
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包容。彼此守望相助进而尊重每一个众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来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 儒家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只之幼”来发扬大同世界的“...,恒顺众生而说法。佛教是讲因缘,认为天下本是一家,所以的众生是因缘和合、一体不二。虚空中的日月星辰不分明暗,互相辉映;大地上的山嶽丘壑不论高低,彼此连绵;宇宙间的奇珍异兽不管异同,相互相成。因此,这个...
释宏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252728.html
-
《佛教现代禅宗门规矩》的施设,而在往生前取消。李老师在2003年净土九讲中,设想的往后以念佛为主的教团,是一个团结、无诤、相互体谅、相亲相爱的教团;是成员之间地位平等,都是弥陀的信者的教团。李老师教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0359928.html
-
缅甸社会主义”的精神生活。《理论》从唯心主义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32]把贪欲、骄傲、自负等都看作是人固有的品质。《理论》还认为“只有人民相互体谅、友好相待、谦虚平静、心地善良,...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认为这是一种宿命论的观点,直接与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相矛盾。吴努还反对阶级斗争的学说,他认为这同佛教不相容,他主张在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上把相互对抗的集团团结起来。这种思想...
李晨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51455749.html
-
形成一种民俗性的文明,人们认识弥勒往往从“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去理解,并形成一种民众的心理。这对社会形成一种相互体谅、互相包容、消解矛盾、积极进取、...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246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