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篇,用时16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以明为基础的倔强,其实就是一种定见,是一种看清问题后坚持到底的决心。李瀚章曾经说曾国藩“过人之处,在于坚持定见,不为浮议所摇。”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办事“不要固执己见,也不要轻易听从别人的言论。必须确实看清了利害所在,尔后再放弃自己的意见。”所以倔强的表现之一就是要有定见。 【忠告】 看清问题之后要坚持到底 同时,倔强与谦退也不是矛盾的。曾国藩说: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了则成不事,太刚...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3075735.html
  • 学者破解唐僧身世 称其兼秉唐太宗之貌魏征之魂

    殷丞相领兵捉拿、处决。   这就是儒学的矛盾律或曰动荡原理,理学将其虚化,科举将其物化,以至于引来“善人”追逐、炫耀,恶人妒忌、觊觎。社会从此陷入无休止的两极争斗。   可悲的是,世人并没有看清问题的...的十大弟子中并没有所谓金蝉子,但如来为什么要这样虚构,而且是一个中国式的名字?其次,为什么金蝉子犯了一点小错就被严惩,须菩提跨教传道,且培养了一个大闹天宫的弟子却能逍遥法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历史上的...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0/09183391777.html
  • 四神足

    流于不恰当应对,或逃避问题,或答非所问,修行人须要冷静,须要有止神足,看清问题点,不要急于应对。  四、观神足  观是种洞察,是种智慧,“般若”其实就是智慧,不受到干扰,以平等心来看待是什么,为什么,...这当然也是个得去探讨的题目。  论书说:“信为欲依,欲为勤依。”欲产生动力,须有“信”为前提,信的内容为信仰三宝、四谛,体验人生问题的苦,并精进求解脱、自在无碍的境界,由知苦到知灭之道,从此产生修道的...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852966.html
  • 修行的态度与道情

    容易跑到虚无缥缈的范围去做不实际的想像或妄念了。   2.如理思惟   佛法上所讲苦、集、灭、道的思考法则。通常我们要解决的事情,必须是有了问题,否则无须费心费时去解决。所谓“苦”是产生纠缠不清的问题,如:权责不清楚,或人我之间的对立纷争,或引起思考上矛盾,产生烦恼的事情。我们处理的态度一定要用这个“苦、集、灭、道”的法则。就是问题产生了,看清问题...

    许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4749142.html
  • 日恒法师:佛教的社会责任

    whole world goes blind.)这场看不到尽头的人类苦痛,现在还在蔓延下去。从佛教观点来省思,基本上是人心的冲突,所以应从人类的贪、嗔、痴着手去看清问题的真相。佛教反对二分化的思维论...   (三)阴霾问题 ...

    日 恒 (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407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