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掌珍论之真性有为空量
太虚
吕澄君因明纲要,依瑜伽宗出清辨量五过,判为似比;然此量加“自许”言简得成,可改作云:依我宗佛法真谛言:有为是空──宗;缘生故──因;如幻...佛法俗谛 。
对瑜伽宗宗上“真性非空不空”,可设双关破之;诘云:“汝说非空不空,是遮是表”?若许前关,可出量违他顺自云:汝所说真性非空不空,即我...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0538715.html
-
一切理事,以心为本。约理者,经云:观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此以真如观真实心为本;约事者,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此以心识观缘虑心为本。真实心为体,缘虑心为用,用即心生灭门,体即心真如门。
约体用分二,惟是一心,即体之用,用不离体同,即用之体,体不离用。开合虽殊,真性不动,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心异则千差竞起,...
永明寿禅师
|体用|真性|真如|自性|清净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09493920412.html
-
真性与自觉——达摩、慧可、僧璨心性论略述 方立天 达摩、慧可、僧璨这三位禅师的事迹都没有详细的记载,而且各种记载还很不一致。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即是现有的记载都表明,三代禅师都崇奉四卷本《楞伽经》...著述。慧可的撰述今已不存。题为僧璨所作的《信心铭》,虽不完全可信,却为后进禅宗所喜诵,因而具有了禅宗根本典据的意义。 一、同一真性与安心法门 达摩禅师心性论的基本思想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有“同一真性”...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4565761.html
-
掌珍论二量真似义——内院第四次研究会王恩洋君提出讨论 王恩洋 一、王恩洋君述意(原搞照录) 清辨菩萨《掌珍论》颂云:“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华。”如此二量显示法性,用据观行...一分所依不成,二者共不定。喻过有一,一分所立不成。推此过因,盖由但简真性未简极成而来。以就真性言,《掌珍》所宗唯是其空,余宗则否;就瑜伽宗说者,非空不空。今但言真性有为,则具含立敌全空法与非空非不空法...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4766227.html
-
问:将一切思想灭尽了不起,如明镜现前,是佛性否?(南京法一和尚)
月溪禅师答:非佛性,当知真性非从灭尽思想而有,非从起思想而无。思想一起,真心变为妄念,思想一灭,妄念复为真心,是有轮回相对的,佛性是绝对的,无轮回。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270110929.html
-
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空)。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自性能含万法,万法在诸人性中”(有)(《坛经》18,19)。万法不是真性所生,也非它力引入,就是自性起用。“六根、六尘、六识都是自性...世俗中处处见有,这些禅宗老一辈完全谈的是真性是空而又有,并且在有上大为发展,贯通真俗二谛,它们的教言与大手印和大圆满之见有何差别,只是一显一密之分而已。正如楞严所说“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0250561.html
-
妄心,起了又断,断了又起,妄心变为真性,页性变为妄心,反反覆覆,何有了止?我今说一譬喻,有妇人,夫死守节,是为贞操,设若再醮,便失贞操,后悔再嫁之非,复归故夫之室,是寡妇者有贞操乎?无贞操乎?若云贞操未失,岂通人情?斯喻何解?寡妇譬如脑筋,守节譬如思想不起,贞操譬如真性,再醮譬如思想又起,复返夫家譬如再断思想,思想再断真性恢复之见,是何异寡妇再嫁之喻哉?夫根本既错,修亦无益也。真妄偈云:&ldquo...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294810932.html
-
第二、卫藏、康方言中有鼻化元音。
复元音韵母主要是二合的复元音韵母,按性质可分两种:其一,真性复元音韵母是几个无音并立不分主次,同样紧张清晰的元音结构。这也是藏语语音的一个特点。有的地方话,如普兰话,不仅有非鼻化的真性复元音,还有鼻化的真性复元音。其二,假性复元音韵母构成的几个元音中,只有一个是比较紧张清晰的。总的说来,藏语是一个单元音占优势的语言,复元音少,并且多为后起现象。
带辅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749326.html
-
解此问题,须先将体与相之定义说明,即不致误 会矣。体指本性本质,相指一时所现之形,相则各与假名,体则并无其实,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说真性空、假相有也。兹举事以证之;如一铜瓶,其瓶是名相也。其铜非即是瓶,此瓶为铜片之合相,去铜片则无瓶。细思之,瓶只是瓶相,而瓶并无本有之瓶体,故曰体空,体空者,相之体非相本体也,不过因他缘合,而现此相耳。铜片亦名也,乃铜屑合成...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40377587.html
-
自性 人之初,真性居于体内,真性清静,如青天朗月,一尘不染。人渐成长,凡心用事,此心受烦恼欲望牵引,蒙蔽真性,如青天之下乌云密布。 真性好生,而凡心欲置人于死地。真性本来有灵气,却受制于凡心,不得发现。修炼就是去凡心全真性。 诵经 佛法如一阵清风,荡尽蒙蔽真性的乌云。乌云荡尽,清风去留自便。故学佛道之理,须得其意,忘其言。若不得要领,虽日诵千经,满口真言,心迷于道,不过是口头禅而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14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