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时刻。我们已见到有些人的瞋恨心有多大,多危险及多么具有腐蚀性。假如我们能致力于减少世上瞋恨的总和,我们将成就了不起的胜利。
佛陀说,『在这世上,恨绝不能止恨,唯有慈爱方能止恨;这是永恒的真理。』(...
葛印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5143158.html
-
贪、瞋、嫉与身心健康
何谓贪?即是贪婪、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贪赃枉法、贪污腐化、贪小便宜、贪小失大。固然,贪之行为千变万化,根子却在心理。贪心确实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造假行骗...利他。所谓施舍之手比乞求之手为贵;所谓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何谓瞋?即是怒目而视、咬牙切齿、怒火中烧、大发脾气、高声叫骂、恨之入骨、伺机报复。瞋心也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0675816.html
-
无瞋即是戒 心净即出家 ──新世纪佛门弟子应具之戒律观 恒毓(博士)[1] 《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主席 电子信箱:hy@whpq.org 【提要】 本文[2]从三个方面对新世纪的佛门...·保唐无住禅师》有「一心不生,具戒定慧」的说法,这不正是对此戒心的极好说明吗? 直爽而又神秘的拾得禅师曾经嘲笑天台山众僧对佛戒的循规蹈矩,嘲笑他们不懂佛法。他说:「无瞋即是戒,心净即出家。」[40]...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44556063.html
-
问:一位自认持戒严谨清净的人,一直在谈论是非、专挑别人的缺点、瞋恨心很强、妒忌心又很重,这种人的行为符合佛陀的教法吗?修禅会有障碍吗?
帕奥禅师答:这种人的行为不符合佛陀的教法,而且修禅对他来说会困难。在《清净道论》里有如下的记载:
在古时候,有一次,有一位长老和一位年轻比丘入某个村子托钵。来到第一间家时,他们各获得一勺子的热粥。当时长老因胃生风很痛,因此他想:「这粥对我有益,我应该在它还未...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嫉妒心嗔恨心
http://www.fjdh.cn/fjask/2009/11/10015593885.html
-
rdquo;,“阿马答达磨”(amatadhamma)则为“不死之法”。那是什么呢?有次佛陀说“贪、瞋、痴止息是不死之法、不死之境。”内心一生起贪、瞋、痴,就是“有死之境”(mortai state)就痛苦,有“自我”就会有生、老、病、死苦。当贪、瞋、痴止息,不再因感觉有&...
佛使比丘
一问一智慧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8432011198.html
-
慈爱经法要帝玛法师
愿我健康、快乐、安祥,
愿我没有瞋恨心,
愿我没有烦恼、没有苦恼,
愿我健康快乐的生活。
愿我的家人健康、快乐、安祥,
愿他们没有瞋恨心,
愿他们没有烦恼、没有苦恼,
愿他们健康快乐的生活。
愿我的父母、亲戚、朋友,健康、快乐、安祥,
愿他们没有瞋恨心,
愿他们没有...
帝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0867894.html
-
痛苦就会一再地重现. [只要贪、瞋、痴的根仍存在潜意识中,一逮到机会,它就会发芽重生,带来痛苦.两木磨擦即生热、并迸出火花。同样地,乐触有乐受;苦触有苦受;不苦不乐触,有不苦不乐受。当身、心的六根与六...打破的地方。“感受”就是那关键性的一环。只要“感受”一起,好恶就随之而来。这些短暂的、无意识的好恶反应,立刻会被扩大、增强为强烈的贪与瞋,最后变成执取,令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充满痛苦。我们一而再、再而三、...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2776427.html
-
了幻法师答:修行是为了止息烦恼,息灭贪、瞋、痴。佛教修行者所必须修习的三种修持,即戒定慧学三学,即:一者戒学,二者定学,三者慧学。全称为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三学统一的,戒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戒作为基础,后面的定、慧都无法引发。三者是有机的关联的。
了幻法师
了幻法师|戒律
http://www.fjdh.cn/fjask/2008/12/22104533524.html
-
心 随 瞋 怒
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可以明白,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而随瞋恨转时,心灵将无法安宁。然而,运用菩提道次第上的静坐及教示于日常生活中,以修持忍辱、慈、及悲来控制自心,就会平和,特别是在一些能引起负面杂念的危险状况下更是如此。
一旦起瞋心,当立即觉察,并记起瞋恨的缺失。瞋恨不能带给自己或他人丝毫利益及快乐。它只会带来伤害,使自己不愉快,且越来越来邪恶。而且,如果受制于瞋恨,会在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946900.html
-
为什么称有这种知觉的心为“空心”呢?
有段经文说:“贪、瞋、痴空就是真实的空,心空掉贪、瞋、痴,便是‘空心’(无窒碍、无拘束、解脱自在)”(泰本巴利藏第30册,551页)。
不论用什么方法或手段,心空掉贪、瞋、痴时,就可以说是“空心”。这里所指的不是什么都...
佛使比丘
一问一智慧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925161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