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贱者、天神、恶道众生及十方的所有众生,愿他们都安乐。 瞋恚的对治 佛在[大念处经]经中说: 「或于内瞋恚存在者,知:“于我内瞋恚存在。”于内瞋恚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瞋恚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瞋恚生起,知已生之瞋恚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瞋恚,于未来不再生起。? 这里佛先阐明我们内心的两种情况:一是有瞋;二是无瞋。 再接下来经文谈到有瞋时的对治,同样是; ①知瞋:要知道自己内心的瞋恚的烦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849330.html
-
美 女
如果一位美女当前,让一个淫荡的男人看到,他会觉得她清净美妙,心里起了执著。 若让一个修持不净观的人看到,她无异会呈现各种缺点,全身无一干净。 若让同样漂亮的女人看到,恐怕会起嫉妒、瞋恚、憎恶,怎么也不想看,以为她根本不干净。
这样看来,淫乱之徒看到同样的美女,会觉得舒服。 嫉妒的人看见会很苦恼。 修行者看到时,会透过不净观而后得悟。 无心赏玩的人看了,会...
龙树菩萨原著
|戒色|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1216272458.html
-
之中,以瞋恚最为恶毒。《华严经》云:「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瞋恚,能坏人善事,能破坏感情,能引发祸患,能尽焚功德,总之,瞋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扩大争端,因此摄心行道,首须去除瞋恚。 四、忍辱最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445540.html
-
佛指出:“即令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佛等获得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断送干净,抵消干净。”没有比瞋恚更严重的罪孽,没有什么比忍辱更难做的事情。因此,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种种措施认真地修行忍受。只要你怀着瞋恚的念头,你的内心就不得安宁,不能使你获得内心快乐和身体舒适,甚至连安稳的觉都睡不成。谁要是用钱财施与人,并尊重他人,人们就会依附于他;如果他是一个暴戾的人,那他手下的人会起来...
寂天菩萨
|忍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1835563766.html
-
,所谓诸法不生不灭毕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是名无生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当得作佛。行者应当如是修习也。
9.贪欲、瞋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瞋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思惟略...,独步三界,忍力所致。《罗云忍辱经》
忍辱之道——二
1.若起瞋恚,自烧其身;其心噤毒,颜色变异;他人所弃,皆悉惊避;众人不爱,轻毁鄙贱;身坏命终,...
海涛法师辑
|忍辱|嗔恨|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12092388381.html
-
。喜根师父既无称赞特别寡欲知足的情形,也不赞叹行戒的头陀(不贪着衣食住的实践者),只知专心宏扬诸法实相很清净。他曾向一群弟子说:‘一切诸法不外是淫欲、瞋恚和愚痴的表现。诸法的相,即是这种诸法时的真实相...,恶言恶语:‘他说法教人,却让对方陷入错误的见解里。这是说淫念、瞋恚、愚痴等无碍,跟这些息息相连的相。这是混杂闭塞的做法,不够纯粹清净。’这位弟子的资质卓越,马上得到了对法的坚强耐力。他向胜意说:‘...
龙树菩萨原著
|戒淫|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340521383.html
-
的所有众生,愿他们都安乐。 瞋恚的对治 佛在[大念处经]经中说: 或于内瞋恚存在者,知:“于我内瞋恚存在。”于内瞋恚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瞋恚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瞋恚生起,知已生之瞋恚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瞋恚,于未来不再生起。? 这里佛先阐明我们内心的两种情况:一是有瞋;二是无瞋。 再接下来经文谈到有瞋时的对治,同样是; ①知瞋:要知道自己内心的瞋恚的烦恼,但第一步要做的...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249264.html
-
从前有一位比丘,愿意修学菩萨行。广目如来对他说:“学习菩萨道很难。对所有的人以及飞禽走兽,不得有瞋恚。”这位比丘决心很大,当即立下不起嗔恚的誓言,所以就称作“阿閦”,即“无瞋恚”,“无忿怒”的意思。当时,记:将来在妙喜世界成佛,名“阿閦如来”。 为什么阿閦比丘在发愿时,要强调“女人没有不净”呢?这显然是他不满于当时社会上女人所受的不幸。一般女性修行者发愿,都是.“来生脱离女身”、“现生转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0442961.html
-
。鬼王心想:“此童子乃是大善之人,怎能加害他?应该让对人恭敬的人恒受恭敬,谦忍的人常得福乐。”
鬼王如此一想,瞋恚顿息,于是离别而去。
小童子因谦忍恭敬而免去祸害,并得寿命延长,这是启示我们,若能奉行...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3576004.html
-
。真是岂有此理!
现在对于好杀者之错误心理,再加以总纠正:我们心中有三大毒素,第一是贪欲,第二是瞋恚,第三是愚痴。前面所说的三类凶杀者,第一是为色而杀,第二是为财而杀,是皆由“贪欲”而起“瞋恚”。第三是为怒而杀,这是由“瞋恚”而起“瞋恚”。其结果是“难逃法网”“杀人者死”,害人适以害己!这便是由“贪欲”“瞋恚”而起的“愚痴”。吾人若能时常反省,扫除“贪瞋痴”三种毒心,则一切错误心理,自然不会...
道源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8038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