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佚名
|学者张总谈中国石刻佛经的历史|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23244337389.html
-
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是伴随着佛教经典的译介而展开的。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佛经主要以写本流传,自北魏以后又有石刻佛经的雕造。石刻佛经在我国的民现很多,现将它们的情况分别介绍如下①:
石窟刻经 石刻佛经...菩萨”三佛名石刻。
石幢刻经 石幢为石刻佛经的又一种形式,佛教石幢始于唐初,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译传有直接关系。此经最早译本见于唐仪凤四年(679年)正月,杜行顗等译②。《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云:...
何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1950916.html
-
摩崖石刻佛经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刻位于斗母宫东北的龙泉峰山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一片一亩多地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经本采用后秦鸠罗译本,原本全...尖山和葛山,保存着数十处古代佛教石刻,史称“古邾四山摩崖”。刊刻年代在北齐武平六年至北周大象二年(575-580),是全国重要的佛教石刻之一。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山摩崖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4663694.html
-
日前,丰台王佐镇文物展室完成布展,展室中的明代大鹏金翅鸟纹瓦当、石刻佛像和佛经等20余件珍贵文物首次和市民见面。
王佐镇文物展室位于千灵山公园内,展室面积40余平方米,明代大鹏金翅鸟纹瓦当和石刻佛像、石刻佛经等20余件珍贵文物这次是第一次展出。据丰台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科长刘颖介绍,展览以王佐镇佛教历史文化为主线,展示了千灵山景区的深厚文化底蕴,其中,大鹏金翅鸟在印度梵语称“迦楼罗...
【佚名】
|迎盛会|
http://www.fjdh.cn/wumin/2007/08/08170013524.html
-
佛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也是流传得最广的宗教。北京的佛教遗址很多。 北京西南部白云山麓的云居寺因举世无双的石刻佛经而享誉天下。早在公元5世纪,一位名叫静琬的中国和尚便开始在这里石刻佛经并藏之名山。 在以后的1000多年中,历代增刻,数量达到了14,620块,囊括了1,122部佛经共3,572卷1,700余万字。这处石刻佛经宝库历时之久,工程之大,刊刻之多,均为世界一流。 从石刻艺术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53279938.html
-
创刻云居寺石经的静琬 来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 今北京房山县石经山云居寺有一批石刻佛经,共刻石15000余块,刻经1122部、3572卷。一个地方出土这么多石刻佛经,在世界上堪称独...民庶帮助刻经、保护刻经而制造的舆论,有利于刻经之举的顺利完成。 静琬示灭于贞观十三年(639年),是时石刻佛经已满七室。静琬之后,其门人导公继其志,导公没,仪公继;仪公没,暹公继;暹公没,法公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5566444.html
-
易于损坏,不便长久保存,所以佛教徒才以佛经刻石。还有一个较深层的原因,历史上北魏和北周的两次灭佛,加深了佛教徒的。“末法”思想,遂发愿石刻佛经。房山云居寺石刻佛经,就是由慧思的弟子静琉发愿创刻的。这部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罕见壮举的石经,不仅在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保存着自唐迄明不同风格的书法变迁资料。
经幢也属于石刻佛经的一种,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544426.html
-
(通称龙藏) ,尚有经板留存。我国敦煌石窟所藏晋、魏、隋、唐人的写经,自二十世纪初被发现后,很大部分被盗劫到国外,都是贵重的法宝,北京图书馆还藏有八千多卷。我国还有很多石刻佛经,最重要是房山县石经山上...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21522510721.html
-
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熹平石经有部分残石一直流传至今。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徒也采用这种形式来勒刻佛经。最初,佛教徒们石刻佛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一举动来修功德。所以,所刻的大部分是一些当时比较...施无上法,尽未来际者也。”此外,还有人在未法思相的影响下,为了永久保留佛法而石刻佛经,房山云居寺石经就是这样产生的。
从形态上看,佛教的石经有如下四种形式:
(一)、摩崖石经 ...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1067716.html
-
时,他共刻造石经129部。其后,他的弟子玄导、仪公、惠暹、法玄等继承了他的事业,“凡五代不绝”。唐开元十八年,唐金仙公主“奏圣上,赐大唐新旧译经4000余卷,充幽府范阳县为石经本”,此后,石刻佛经事业...房山石经始刻于隋初大业十一年 (615),停止于明崇祯四年(1631),前后延续了1000余年,共刻佛经籍1000多种,3400多卷,为后世留下了一部石刻的佛教大藏经。 房山石经的发掘、整理,对研究...
善 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85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