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祖塔址位于成安县二祖村元符寺内,距今已经有1500年了。二祖塔是供奉禅宗二祖慧可舍利处,是佛教禅宗圣地。
据史料记载,耸立着二祖舍利塔,高九丈三尺,莲花顶一丈八,二层为一棚,最上三层封顶,...
佚名
|二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7473322730.html
-
四祖正觉禅寺,又名双峰寺,是千年古刹,禅宗祖庭,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位于黄梅县西山,距县城15公里,与东山五祖真慧禅寺遥相对望,是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的说法道场,也是五祖弘忍大师得法受衣之地...越三年,闻璨和尚遍游江右告竣,归司空侍之,得传衣钵,为中国禅宗第四祖。大业二年(606),璨禅师寂。至庐山,住大林寺十年,研习止观。大业十三年(617),38岁,住吉安祥符寺,令城中禁屠念“摩诃般若...
佚名
|禅宗四祖|四祖寺|圣迹|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11431078827.html
-
他仍不免“画工”或匠气之讥,不若摩诘能够“超以象外”而“得其圜中”[81],这是王摩诘之所以是中国“文人画”祖的原因。 p. 10 中国人论画,最忌匠气,匠气是俗气的同义字。中国画家为了避免匠气或...的先驱[221],而这种文体,光焰至今不衰[222],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足以凌驾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的复古运动。与文学上这种新发展几乎并行的,便是文人画之祖的王右丞所主张的水墨山水[223],...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0.html
-
画工”或匠气之讥,不若摩诘能够“超以象外”而“得其圜中”(注81),这是王摩诘之所以是中国“文人画”祖的原因。中国人论画,最忌匠气,匠气是俗气的同义字。中国画家为了避免匠气或俗气,在涵养上是“行万里路...,光焰至今不衰(注222),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足有凌驾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的复古运动。与文学上这种新发展几乎并行的,便是文人画之祖的王右丞所主张的水墨山水(注223),使中国的画家,从右丞起,...
邢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6.html
-
法照,唐代圣僧,身世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为净土宗四祖,约生于公元747-821年间。史料中有关他居俗世时的事迹不见记传。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着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
佚名
|圆寂|四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2/09452833503.html
-
[6] 指禅是一种神秘经验,境界或主义,只是文字上的方便权设。事实上,禅既不是经验,也不是境界,更不是主义。禅不是经验,因为经验是心物的分隔,是心物的脱离。在禅里面,事物即是“实在”,事物即是真理。禅...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1.html
-
12月18日上午,湖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黄梅五祖寺方丈见忍法师应邀出席省政协民宗委全体委员会议,并听取了政协民宗委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出席会议的主要有省政协副主席...
佚名
|会议|东山五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2/09420433214.html
-
承远大师(712~802)唐代僧,为净土宗第叁祖。汉州(四川广汉)人,俗姓谢。早先就学于成都唐公,年二十四时,出蜀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衡山(今湖南省衡山市西南),从通相受...
佚名
|圆寂|三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9/09543390242.html
-
【华严宗七祖】 [出佛祖统纪]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东天竺国人。说法时。能感群马得解悲鸣。故曰马鸣。依百本大乘经造起信论。是为初祖。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因入龙宫而得成道。故号龙树。申明起信论义。是为二祖。(梵语梵志。华言净裔。)三帝心法师帝心。号也。姓杜。讳法顺。世间聋哑者遇之。必能闻能语。唐太宗诏谓之曰朕苦劳热师之神力。何以蠲除。师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5757581.html
-
http://www.fjdh.cn/Item/2837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