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5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浅议古代文学居士的别号

      浅议古代文学居士的别号   作者:申明   先谈别号的来历。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我国最早的别号。东晋时陶渊明白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

    申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333695328.html
  • 佛力不可思议的小故事

    我们在斋堂时,老妈妈就给我们讲小故事,都是佛力不可思议之处。 那是在她家乡,也是一个专修念佛的道场。那里的老师父养了一条狗,叫大黄。有一天这个大黄不管对着谁就乱叫,老...

    |感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7285733371.html
  • 也来谈佛教音乐

    也来谈佛教音乐  杰   最近,得阅内明月刊一五八、一五九两期,拜读了冯冯居士写的“永忏楼随笔”之七十五“晚祷曲”内心乐滋滋的,自然而然地哼起弦外之音。  “法乐奏无生之曲,梵音演最上之宗”。焰口缘起文中已响亮Se标出了音乐在佛教里的作用。且就放焰口一事谈。焰口是佛教显密融通的一项施食佛事活动,其书也是一本优美的文学,相傅有些篇章是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执笔的。内面除了少部份说白外,大都是梵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1568290.html
  • 《释尊的譬喻与说话》(十一)求道心——菩提心

    《释尊的譬喻与说话》(十一)求道心——菩提心  作者:田上太 译者:美国佛教弘法中心  (1)菩提心是什么?  求道心是指,不论学习什么,都要从头到尾持续不停的心。  求道心虽然是一句常用语,但在宗教上却用宗教心,有时用回心来表达。  通常所谓宗教心,即是求神的心,或信神的心。回心是宗教心的一部份;通常人的想法都以自己为中心,活著的人在某个契机襄,竟会意识到神的存在,和加被,对人关系逐渐会...

    田上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1863830.html
  • 汉画像创作心理探微

      汉画像创作心理探微   □ 金爱 《寻根》 2008年第02期   中国艺术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它深埋于地下,得以较好地保存,更由于它的艺术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成为研究古代社会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等不可或缺的资料。这颗明珠就是汉画像。这些画像主要依附在汉代墓葬中的建筑构件—画像石、画像砖及壁画上,属于墓葬艺术的一种。   汉画像作品是汉代民间艺术家以刀代笔、以...

    金爱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7461293231.html
  • 藏族舞蹈的内涵及衍化

    藏族舞蹈的内涵及衍化  邓长(乐都县文化馆,青海乐都810700)  摘 要:本文揭示了青藏高原藏族宗教舞蹈的发展轨迹。认为藏族舞蹈不仅是远古文化的遗存,而且汇聚和融合了多元宗教文化和其他艺术形式,从而衍变和形成藏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民族心理,孕育出藏民族文化中独特的乐舞艺术。  关键词:藏族;图腾崇拜;多元宗教;祭祀舞蹈;社会内涵  中图分类号:J7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邓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4761193.html
  • 《释尊的譬喻与说话》八——烦恼

    《释尊的譬喻与说话》八——烦恼  作者:田上太  译者:美国佛教弘法中心  (1)烦恼的总数  顾名思义,烦恼即是烦索苦恼的意思。让人的心里烦杂,而陷入苦恼里,乃是烦恼的字义。通常川来表示心情混乱的状态。  据说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的确,在印度的佛教文献里,也搜集若厂烦恼的类别,而表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但在释尊的说法里,倒不曾特别指示过。  在古代的印度社会里,一百零八这个数字却用在念诵、数珠...

    田上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1763829.html
  •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   王月   提要:印度佛教传入中土,始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矛盾、冲突,尔后随著佛教积极变身的入境随俗,两种异质的文化甫开展交流、调和的局面。至宋明之际,儒、释、道三教已从“共容”提升至“共融”的阶段,三教互为补益之说,渐为世人所接受。若欲了解明代佛教孝道观,则可品读参阅明?郑之珍所编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此剧本,虽是坊间艺人依为演唱发挥的凭据,...

    王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4.html
  •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  ——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  王月(辅仁大学中研所硕士生)  提要:印度佛教传人中土,始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矛盾、冲突,尔后随著佛教积极变身的入境随俗,两种异质的文化甫开展交流、调和的局面。至末明之际,儒、释、道三教已从“共容”提升至“共融”的阶段,三教互为补益之说,渐为世人所接受。若欲了解明代佛教孝道观,则可品读参阅明·郑之珍所编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此剧本,虽是坊问...

    王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4566097.html
  • 泮塘五

    「泮塘五」,又名「西來五」,相傳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者菩提達摩祖師,由天竺國西來傳道時帶來的五種水生植物,即蓮藕、茭筍、馬蹄、茨菇、菱角。  南朝梁大通元年(公元五二七年),菩提達摩祖師在廣州登陸,登陸處就是今日的上九路「西來初地」,在此處建「西來庵」,即後來的「西來寺」。達摩祖師將這「五」用小缸養著,交給門徒,後來門徒種植在「西來庵」的池塘,收成便將這五種蔬果作為三寶殿前的供品。  也許...

    易經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314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