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菩提心与性慧

    内涵,也就是发起为利有情誓愿成佛的心。在此菩提心未生起之前,我们必须先观修悲心,也就是面对一切有情的当下,我都希望他人能够离苦得乐。在修学菩提心与悲心的同时,必须透过观修性的内涵,也就是想办法在我们的心相续当中生起正见。我们在未得到无上佛果之前,必须透由修学 《方便品》以及《智慧品》才能够成办圆满的佛果。《方便品》的部分前已介绍,就是想要得到圆满的菩提之前,必须有慈悲心作为根本。在《智慧品》的...

    蒋哲秋杰仁波切 主讲

    性慧|菩提心|性慧|智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1503517129.html
  • 菩提心与性慧

    菩提心与性慧  蒋哲秋杰仁波切  如性法师 翻译  谢雅玲 整理   龙树菩萨所造的《宝鬘论》中曾提到:学佛不管是自利也好,利他也好,如果我们想要让二利都呈现圆满的面貌,得到圆满的佛果,就必须先修学菩提心的内涵,也就是发起为利有情誓愿成佛的心。在此菩提心未生起之前,我们必须先观修悲心,也就是面对一切有情的当下,我都希望他人能够离苦得乐。在修学菩提心与悲心的同时,必须透过观修性的内涵,也就是...

    蒋哲秋杰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346193.html
  • 人意·我意·天意——事事如意秘诀

    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得人意,恐非我意;合得我意,恐非人意;人意我意,恐非天意;合得天意,自然如意;如意如意,百事如意。   【省思】从佛法来看,天意应理解为合乎三世善恶因果律的如理作意,合乎菩提心、出离心和性慧的如理作意,合乎这样的天意,才能确保在自利利他的菩萨行上事事如意。

    佚名

    |格言|如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09575427398.html
  • 佛光山心定和尚讲授“解脱道与菩萨道”

    即是帮助众生深入佛智、离苦得乐,因而菩萨亦称为觉有情。菩萨需具备“菩提心、大悲心、性慧”。“菩提心”是不忘初心,即不退转的心;“大悲心”为不忍众生苦而发起悲悯的心;“性慧”为了知一切法是无自性,是...

    佚名

    |两岸|台湾佛教|菩萨道|心定和尚|佛光山|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5550987210.html
  • 菩提心的殊胜—认识菩提心(4)

    菩提心,方为大乘行者。反之,即使证得空性,成就种种功德,也只是自度的声闻行者。   菩提心与性慧为佛法修行的两大内涵,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略论》云:“如是无上菩提心者,是佛苗因中如种子之不共因,通达性之慧者,如水粪等,是三种菩提之共因也。”明确告诉我们:性慧乃成佛之共因,而菩提心则为成佛之不共因。所谓共因者,即三乘圣者皆依性慧而成就,为三乘修行之母。所谓不共因,是因为三乘之中,唯有佛道...

    济群法师

    |菩提心|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20454933575.html
  • 《劝发菩提心及研究》序

    心即是立定志向,将“成就无上正遍觉”作为目标──“佛道无上誓愿成”。  《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无所得为方便。”1印顺导师依此教证,而归纳出菩提心、大悲心与性慧作为...,充其量只是发菩提心的动力之一,更大的动力,其实是缘众生苦所萌生的大悲心。  是彻骨彻髓的大悲心,让菩萨行人遇境逢缘就忘我以行利他诸事,不但“不知老之将至”,甚至无法“死而后已”。菩萨的性慧,不只是...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868452.html
  • 吕姝贞著《慧沼《劝发菩提心集》研究》序

    教证,而归纳出菩提心、大悲心与性慧作为“学佛三要”。此中“一切智智”即是佛智(佛菩提),作意即是专注;相应于佛菩提而专注其心,立志成佛,是为“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发菩提心位列成佛三要门之首,其重要性...让菩萨行人遇境逢缘就忘我以行利他诸事,不但“不知老之将至”,甚至无法“死而后已”。菩萨的性慧,不只是于自身的蕴、处、界中观照其苦而证成的,更长时劫是在缘众生苦而忘我利他的操练之中逐步达成的。就因为...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2980094.html
  • 佛教僧伽的内在根基

    而是亲证实相的无分别智,或云性慧,释子以慧为寿命,不以世之所谓长寿为命。续佛慧命,意味着僧人有绍隆佛慧于世间的责任。实相、性及性慧即为释子的根基和生存取向,或谓僧伽修道生活的指导性原则。  但是...。《华严经·如来出现品》谓:“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此语可在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真理之思中予以讨论。无常、苦、、不净,是生灭法的真实状态,烦恼现实和生死自觉,尤其因生死这一人类所面临并超越...

    聂士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948295.html
  • 灌顶的意义

    弟子的心灵。弟子必须抱着一种开放的、广阔的心胸,使自己的心处于包容的境界。如果你的心过度执着感官事物,或是紧抓住事物存在的外相,你将失去获得证悟的空间。但是,如果你已得到出离心、菩提心与性慧的充分训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0443311.html
  • 为发菩提心、以菩萨道为志业的仁者贺──序吕姝贞《劝发菩提心集研究》

    为发菩提心、以菩萨道为志业的仁者贺──序吕姝贞《劝发菩提心集研究》  释传道  发信愿菩提心,起同体大悲心,具缘起性慧,是学佛必备的三纲要;而发菩提心作为自利利他的目标,更是学佛三要中的首著,成为菩萨资格的入门初阶。所以,北传学佛者见面,往往以“发(菩提)心”相勉!“人间佛教”的领航者──印公导师,不但在他的等身著作中阐扬其义,更探溯其思想乃源自佛陀本怀,进而详析凡夫菩萨因行之可贵,楬橥:发...

    释传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156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