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修空观~然欲得此利益,务必学修空观,空则身心调柔,空则轻安,空则通,空则转四大。
处所~不当风,不潮湿,不妨碍他人,洒扫清洁。
~于静室中坐,若无静室,随适宜处均可敷坐,...将全部观法略修一遍,于中提出一段专修。
(以上“处所”、“趣入方便”、“坐时威仪”、“发心大要”、“初修要诀”均为能海上师所讲。)
修空观能转四大
“学修空观,空则身心...
犁镜
|止观|空观|四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2/0140137889.html
-
法空观初探 -以《中论》“观因缘品”为主- 释圆智 大 纲 一、 前 言 二、 法空的义涵 三、 四门不生观 (一) 诸法不自生 (二)诸法不他生 (三)诸法不共生 (四)诸法不无因生 四、 四缘不生观 (一)观因缘不生 (二)次第缘不生 (三)所缘缘不生 (四)增上缘不生 五、 结 论 【参考书目】 一、 前 言 法空又称法无我,指法之自性不可得也,...
释圆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8.html
-
- 禅定和空观的体性禅定即是“止”,是梵语“奢摩他”的意译,也叫“三摩地”。能将心安住于所缘的对象、丝毫没有散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由此而产生身心的轻安和喜悦就是禅定的体性和内涵。如《解深密经》中说...达到的,并不需要了解一切法空性的道理。空观即是“观”,是梵语“毗鉢舍那”的意译,也叫胜观等。空观是指对事物本质的观察和思辨,如《解深密经》中说:“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舍离心相,即于如所善思维法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648206.html
-
禅与色空观
蔡惠明
一、色空观是禅宗“无心”学说的导源
唐玄奘译的小本《心经》,二百六十字,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它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皆空...;集中地表述了佛教的色空观。而禅者眼中的色空观,更能把握住“即色即空”的心理实质,可以说色空观的桦者行持更是一种现实而又浪漫的自我实践。
百丈怀海禅师说:“...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0763905.html
-
“仁”、基督教的“爱”、墨子的“兼爱”等,都具有与“慈悲”相当的意义,都具有“普遍的爱”的特点。但是,佛教“慈悲”的特有意义在于,慈悲产生的根源、长养、体验、成就等,都在般若空观的指导下。因此,把握空...众生的慈悲,这是从缘起法而流露的主体性、实践性的体现。 三、长养慈悲心与空观 菩萨的慈悲本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的精神,积极地去利益众生,但是因初发心菩萨烦恼心重,意志力薄弱,容易遇到...
惟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5539349.html
-
磨镜空观,系借用佛经磨除镜垢以恢复其本明之义,形容《圆觉经》通过渐修的方法达到对我空法空的体证。《圆觉经》虽然宣说顿悟法门,但应机设教,也不废渐修法门。经文强调,众生之所以轮回生死,在于执幻为真,因此“一切菩萨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菩萨在没有大彻大悟以前,都在玩弄幻象,更何况一般的人。因此要获得解脱,必须修习空观。修习空观的第一步是体证四大的虚幻。《圆觉经·普眼章》指出修习圆觉,应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4952217.html
-
我法二空观
演培法师
生命与事物的存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世间的宗教、哲学、科学者,不论用什么方法去解说,建立,甚而予以理论化、组织化、系统化,如认为一切存在,是本质的实有,是诸法的实体...的,以为小乘从俱生的我执而观个体生命的本质,了解到自我不可得,断灭了流转生死的生命之流,就得解脱,因而认为他们只断我执不断法执,唯得我空不得法空。一分声闻学者,自己固然是这样的承认著,就是大乘的唯识者...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4554824.html
-
学修空观~然欲得此利益,务必学修空观,空则身心调柔,空则轻安,空则通,空则转四大。
处所~不当风,不潮湿,不妨碍他人,洒扫清洁。
~于静室中坐,若无静室,随适宜处均可敷坐,座位应稳固,...略修一遍,于中提出一段专修。
(以上“处所”、“趣入方便”、“坐时威仪”、“发心大要”、“初修要诀”均为能海上师所讲。)
修空观能转四大
“学修空观,空则身心调柔,空...
犁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0852628.html
-
论禅宗的现象空观 张节末 内容提要 从感性经验上看,禅宗看自然与儒家、道家和玄学看自然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与自然亲和(庄子的泛神论)、比德(儒家的类比法),也不像玄学借助于“无”和“玄冥”(独化说)的观念,而是取空观的视角。禅宗讲“色即是空”,它的色法仍然体现了中国人重视自然的传统,不过,借助于空观,它已经迈出了把自然现象看作纯粹现象的重要一步,产生了禅宗的现象空观。现象空观本质上是一种...
张节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2465744.html
-
空观思想的永恒意义 /林良彬 空观思想是佛法的精髓,佛法与众不同的特色都可在其中找到,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二千余年来一直发挥著辉煌的生命力,将尝试阐明空观思想所涵具的永恒性意义。 空观思想强调一切现象或事物(法)并不是有些是空,有些不空,而是“一切皆空”。这套思想起源于佛陀的“缘起说”,龙树继承之并将其系统化。然而什么叫做“空”?为什么“一切皆空”?它的论据何在?笔者将予简短的说明。 ...
林良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504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