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树说有二谛,这是就一件事物的两面来说的:从现象来说为世俗谛(相待的世间真理),从本质来说为第一义谛(绝待的真理)。从世俗谛来看,宇宙万有,无量差别,种种相状,种种功用,种种生灭、来去、同异、是非、得失等现象和因果关系,历历分明而有;从第一义谛来看,虽有万象差别,而当体空不可得。空与有在因缘所生法上是统一的,因此世俗谛与第一义谛是二而不二的,这便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的道理,这也便是龙树的"中...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62610795.html
-
》中的特定形态和内容,以及在此架构中五阴、涅槃、四谛的空有问题,从而探讨此论两重二谛安立的原因,以及其对有部学说的扬弃和对大乘空观的靠近。 关键词:《成实论》;二谛;俗谛;真谛;第一义谛;空 ...观的目的,需要有与其对应的次第修行过程。因此,论中出现了两重二谛理论的表述,空有问题被安立在不同的层次上讨论。论主首先将二谛开为两层,第一层根据凡圣所认知的不同境界分为第一义谛与世谛,也即空有二谛。...
常 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1960540.html
-
复杂难解难知的“第一义”。《杂阿含经》此一思想架构,在龙树论典中更有充分的诠释与运用。《中论?观四谛品》云: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注2)
龙树在此偈中所表达的理念,略有四层:
第一,&ldquo...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646258.html
-
对于事物的认识。龙树说有二谛,这是就一件事物的两面来说的:从现象来说为世俗谛相待的世间真理,从本质来说为第一义谛绝待的真理。从世俗谛来看宇宙万有,无量差别,种种相状,种种功用,种种生灭、来去、同异、是非、得失行为现象和因果关系,历历分明而有;从第一义谛来看,虽有万象差别,而当体空不可得。空与有在因缘所生法上是统一的,因此世俗谛与第一义谛是二而不二的,这便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的道理,这也便是龙树的...
赵朴初
|中观|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2234497324.html
-
空。既在同时任运。便有双泯双存之面目。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圆融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之异名。 是知佛说种种般若门。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佛说种种净土门。亦无非显示此本源...
彻悟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4863696.html
-
的教化,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东方个性和“外乡风格”。文殊的“妙智慧”妙就妙在妙达“第一义谛”、妙圆“不二法门”、妙入“自在三昧”、妙转“烦恼菩提”,进而妙言“不即不离”、妙喻“淤泥莲花”诸妙上,...是为了救度人间苦难,解脱人生烦恼。文殊智慧的“六妙法门”门门都是救度苦难、对治烦恼之法。 所谓妙达“第一义谛”,就是让人们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度一切苦厄”的根本所在,它“能...
肖黎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72657728.html
-
机开示宣扬佛法,注重第一义谛,与众不同。他有过“仗剑迫佛”这样令人诧异万端的行为,也常用突如其来的诘难,用以警醒晓喻为表象、枝节所迷惑的有情人神。...
【佚名】
|影响|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8/09420413426.html
-
之前了解一下《中论》的中心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本论将佛说的法分为二种:一是世间法,即世俗谛。二是出世间法,即第一义谛。所以《中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由此可知此二谛皆是对治众生的空有二执,皆是引导众生欲令悟入中道实相的巧妙方法,所以说此二谛皆是言教。 “谛”是真实不虚之义,二谛者皆是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实现象。“第一义谛”指圣者自觉的殊胜境界,非凡夫所共知。...
理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3156006.html
-
第一义谛观”。 (2)《仁王经》在有、无二谛之外,所提到的,能够双照有、无二谛的第一义谛。这很容易让人联想第一义谛是处在有、无二谛之上,更高的第三谛。另外,《仁王经》将第一义谛称为“心谛”,使得智顗...《璎珞经》的影响,特别受到该经重视“中道第一义观”的影响。另外,也 受了《仁王般若经》“第一义谛双照有、无二谛”这种说法的影响。 二、 唯心的倾向:这主要是受了《仁王般若经》第一义谛即“心谛”的影响...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0.html
-
门门都是救度苦难、对治烦恼之法。
所谓妙达“第一义谛”,就是让人们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度 一切苦厄&rdquo...问题、人生问题皆与终极问题、“第一义谛”相联系,也即与空相应, 与真冥合,与天地精神独往来,具有一种形而上的终极关怀,这样就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透过表层看到深层,透过&...
肖黎民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087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