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来制戒有因有缘——圣一法师开示

    过,不见就不说,证无生法忍时,忍则诸法无生,无生则无见,不见人家过失,证无生忍,在无生忍中,不见人过,不说人过,我们见人过说人过,皆由不够忍辱,忍则不见不说,故佛制此。   第七赞毁——我空人空,何来赞毁,无了人我之见,就不赞毁,故如来制戒。   以上制戒都有因缘,菩萨明白制戒因缘,亦通达大乘经律,解一切法,知一切律,方可为人作师,若不解戒律因缘,不知佛性之性,而诈言能解能知,...

    圣一法师

    |戒律|因果|因缘|佛性|自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8/12251994187.html
  • 梵网经菩萨略注:无解作师戒

    我们见人过说人过,皆由不够忍辱,忍则不见不说,故佛制此第七赞毁——我空人空,何来赞毁,无了人我之见,就不赞毁,故如来制戒。 以上制戒都有因缘,菩萨明白制戒因缘,亦通达...第十八无解作师戒 若佛子,应学十二部经,诵戒者,日日六时持菩萨,解其义理,佛性之性。 为佛子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应学十二部经,十二部者:长行、重颂、授记、孤起、无问说、因缘、...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13154191430.html
  • 梵网经菩萨略注[三]:戒酤酒、说四众过及赞毁

    菩萨反更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菩萨应该摧邪扶正,护持佛法,而反更说四众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七赞毁 真如佛性,无,若见,不见佛性;真如平等,无人...赞毁,则心内有四条罪,一、赞,二、毁,三、教人赞,四、教人毁。 毁因,毁缘,毁法,毁业。 此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赞毁心、四、说赞毁具,五、前人领解...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14520088164.html
  • 法藏碎金·持戒门

    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六说四众过)   若佛子,赞毁,亦教人赞毁。毁因、毁缘、毁法、毁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赞己德,隐他人好事,令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七赞毁)   若佛子,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

    徐恒志辑录

    |戒律|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134051159.html
  • 法藏碎金·持戒门

    而菩萨反更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六说四众过)   若佛子,赞毁,亦教人赞毁。毁因、毁缘、毁法、毁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赞己德,隐他人好事,令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七赞毁)   若佛子,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需,一切给予。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4753912.html
  • 法藏碎金

    而菩萨反更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六说四众过)   若佛子,赞毁,亦教人赞毁。毁因、毁缘、毁法、毁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赞已德,隐他人好事,令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七赞毁)   若佛子,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需,一切给予。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

    徐恒志 辑

    |徐恒志|六度|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04124769.html
  • 法藏碎金(1)

      若佛子,赞毁,亦教人赞毁。毁因、毁缘、毁法、毁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赞已德,隐他人好事,令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七赞毁) ...,不轻躁,亦不嘲哗。(郁伽长者会)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汝应持。汝若不持,汝若不持,汝口虽说,耳不闻,如是种种被讥毁,何能劝人守护净戒。以是当知,先自检身,离诸放逸,坚持净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1153934.html
  • 佛教戒律与中古家庭伦理

    相信大乘佛法,不要因揭露佛徒罪过而动摇人们的信仰。这一条是教导人不要对同道、同行说三道四。第七赞毁,是教导人不要抬高自己、诋毁别人。第八悭惜加毁戒,是教导人要慷慨施舍。第九嗔心不受悔戒,是教导人不要争讼嗔怨。第十谤三宝,是教导人不要非议尊者。前五条是与佛教基本戒律“五戒”完全一样的。第六以后的五条是对前面的补充。比如第六第七、第十戒可以看作是对妄语的补充。第八戒、第九也可以看作...

    张国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35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