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八讲
九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戚为业。此亦瞋恚一分为体。
九、嫉妒,就是自己追求名誉和利养,不能忍耐别人获得圆满的妒嫉心。
嫉妒的作用是障碍不嫉妒,使得自己在听到或见到别人获得圆满时,心里深怀忧虑、心情焦躁。这个嫉妒的“红眼病”,就是一种无法忍受别人圆满的心。一起嫉妒,就会让...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43213325744.html
-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八讲
现在学佛的人普遍喜欢做善法。这样当然很好,毕竟业果不虚,造善因将来必定能得善果。但是大家要知道,学佛的真实目的不是只做些善事,将来得到人天福报...管理者,如果心里有佛法的正见,而且真心为下面民众的切身利益考虑,就会以善巧方便来教导大家,让人人都加入到修净业的行列当中。我以前也讲过宋朝的越国夫人王氏的传记,她的行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自己专修净业...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54004325637.html
-
恒强法师:《佛法概论》听课笔记第八讲
修行与解脱
有关原始佛教的一些基本法相和义理,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了。如有情观的三科,原始佛教的世界观,十二缘起,四圣谛,八正道,还有四...相关的经典,理解消化。
我讲的内容,有些地方与《佛法概论》不太一致。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认知呢?希望大家去查一下经典,进行思维、抉择。否则,我讲得口干舌燥,你们却收获甚微。
由于时间关系,...
恒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4777151.html
-
2008年8月31日下午,上海复旦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复旦佛学讲坛”在该校逸夫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了《从〈地藏本愿经〉谈佛教的孝亲观和轮回观》讲座,由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净旻法师主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雷泉教授主持了讲座。据悉,此次讲座是“复旦佛学讲坛”系列的第八讲。
佚名
|讲座|孝亲观|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9/09245828995.html
-
第八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九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十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阅读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一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二讲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三讲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40731325736.html
-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阅读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一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二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三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四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五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六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七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八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九讲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十讲
-------...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52407325626.html
-
教,非化法四教。不定敦内容依其学生吕激居士在《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中说:佛说的法尽管是一样,但听讲的人“同闻异解”,假如同闻异解而各不相知,就叫秘密(教),互相知道,就叫做不定(教)。对天台宗相当...学生吕激先生《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中说:佛说法的位次有“通”(通三乘)、“别”(大别于小)、“圆”(圆满)。另一个是《璎珞本业经》,此经也讲三观,联系空假中的互相开系来分,就是“由假入空观”,“由空...
明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13465698.html
-
一切分别对立。 第八讲:解脱自在:如何超越生死、成败,以获得自由自在的人生。 第九讲:逝者如斯:参悟“色即是空”的禅髓,看破放下,淡定洒脱。 第十讲:坐看云起:参悟“空即是色”的禅髓,担起自在,...哲学象征》(2004) 二、作客中央电视台·名家讲谈,主讲《禅宗智慧与企业管理》(2007) 三、作客东方卫视·艺术人文,主讲《禅的智慧》1-20集(2008) 这些讲座的视频,在佛学研究网(...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3874406.html
-
区别,从“证悟”的角度就没有这种分别;第六认为从真谛讲没有有情和无情的分别,俗谛才有;第八讲,从因、迷的角度,存在有情和无情的区别,从果、悟的角度,没有;第九认为有情无情的区别...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4666505.html
-
,从“证悟”的角度就没有这种分别;第六认为从真谛讲没有有情和无情的分别,俗谛才有;第八讲,从因、迷的角度,存在有情和无情的区别,从果、悟的角度,没有;第九认为有情无情的区别只是...
魏德东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447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