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乃至妄语也无。诸佛菩萨有般若智,有智慧,无妄想,见佛性,见真离妄,因此如来制妄语戒。
第五酤酒戒——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了无明,何用饮酒,故如来制酤酒戒。
第六说四众过戒——见人的过才说人过,不见就不说,证无生法忍时,忍则诸法无生,无生则无见,不见人家过失,证无生忍,在无生忍中,不见人过,不说人过,我们见人过说人过,皆由不够忍辱,忍则不见不说,故佛制此戒。
第七自赞毁他戒——我空...
圣一法师
|戒律|因果|因缘|佛性|自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8/12251994187.html
-
无明尽,无了无明,何用饮酒,故如来制酤酒戒。
第六说四众过戒——见人的过才说人过,不见就不说,证无生法忍时,忍则诸法无生,无生则无见,不见人家过失,证无生忍,在无生忍中,不见人过,不说人过,...法华经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所以常不轻菩萨礼拜四众,实是礼拜其佛性。
菩萨持戒清净,则悟佛性之性,佛性就是戒体,一切法不离佛性,明了佛性,即明了一切法,即能解一句一偈。金刚经云:“...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13154191430.html
-
醉时造罪,如狂马无缰,迷性胡为,菩萨若以酤酒为业,助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说人非。
修行人第一要明心,心不明,不知自心中无量劫来...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菩萨应该摧邪扶正,护持佛法,而反更说四众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真如佛性,无自无他,若见自他,不见佛性;真如平等,无人...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14520088164.html
-
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六说四众过戒)
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违圣表相 是故不应食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
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稳 学受戒时 当愿众生 善学于戒 不作众恶 洗涤形秽 当愿...
徐恒志辑录
|戒律|持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134051159.html
-
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六说四众过戒)
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赞己德...(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
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稳 学受戒时 当愿众生 善学于戒 不作众恶 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 得粗涩食 ...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4753912.html
-
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六说四众过戒)
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赞已德,...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第五章) 佛言:净心修志,可会至道。譬如...
徐恒志 辑
|徐恒志|六度|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04124769.html
-
够了。对于梵网系的十重戒中的 第五酤酒戒和第六说四众过戒,法藏大师认为在家人特别容易犯到,所以偏重在家的大乘戒 ——《优婆塞戒经》在杀、盗、淫、妄四根本之外加此两条,成为六重。而这两条对于出家 众 ,...涵容了无尽的修学法门。《 璎珞经》所出十条重戒是:一,杀戒;二,故妄语戒;三,故淫戒;四,故盗戒;五,酤酒 戒;六,说四众过戒;七,故悭戒;八,故戒;九,自赞毁他戒;十,谤三宝戒。《璎珞 经》是以心法...
智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241984.html
-
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六说四众过戒) ...法藏碎金
目 录
序自序第一 布施门第二 持戒门第三 忍辱门第四 精进门第五 禅定门第六 般若门第七 忆念门第八 教化门第九 助道门第十 修证门 (附录)辑录经论一览
序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1153934.html
-
,第六说四众过戒,第七自赞毁他成,第八悭惜加毁成,第九嗔心不受悔戒,第十谤三宝戒。 119.问:四十八轻戒何如? 答:第一不敬师友戒,第二饮酒戒,第三食肉戒,第四食五辛戒,乃至第四十八破法戒,名...略去三、四、五,则云四众。 313.问:何谓比丘? 答:具足佛戒,能怖魔众,清净活命者,谓之比丘。故有三义:一破恶、二怖魔、三乞士。 314.问:何谓比丘尼? 答:尼女也,谓比丘之女者。所受具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禁止自己和指使他人酿造、买卖酒,而以开启众生之智慧为己任。第六说四众过戒,四众指优婆塞、优婆夷(即男女居士佛教徒)和比丘、比丘尼,也就是经文里说的“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要努力使外道、俗人...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第四十六说法不如法戒谓四众听讲法,要“如孝顺父母,敬顺师长”。 第二点,孝为报恩的道德意识。佛教特别强调父母的恩德。《佛说父母恩重经》、《佛说报恩经》等宣传孝道的经典,极力...
张国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35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