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尽烦恼。  四谛是“道谛”,这是说怎样达到目标。主要是通过持“八正道”,也就是1正见----正确的见解,也就是合乎佛教理法的道理;2正思维----以佛教纯真的智慧去思考问题;3正语----说正当的...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最基本的教义主要指“四谛”。  第一谛是“苦谛”,这是讲受苦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居住的这个世间是“娑婆世间”,意思是“不堪忍”。人生有二苦和八苦之说。二苦是指内苦和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550278.html
  • 佛学

    贪 痴.而这四谛"道"即摆脱痛苦的方法,佛教本意认为只要依照佛法修行就能摆脱苦海,到捏磐彼岸,进入一种"常乐我净"的境界,而这一点我不同意,首先我要申明一下,我信仰佛教,但这与迷信绝对是两回事,佛学...关键在于"心悟". 5. 佛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四谛"即"苦集灭道".所谓苦,亦即"人生皆苦"一切皆苦,除了生老病死诸苦之外,还有"求不得苦"(欲望得不到满足之苦) "爱别离苦"(生离死别之苦)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145801.html
  • 创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三)

    ”,像一只旧鞋,在从苦难到解脱之路上自行磨损。  因此,我们就来仔细看看修行之道或禅修,亦即列为四谛的道谛。禅修不是要进入昏迷似的心境,也不是想专注某一特殊目标。在印度和西藏,都已发展出一套所谓...列为四谛的道谛简单平易,例如:走路时留心走路,你先知道自己在站着,然后知道自己的右腿提起、前摆、触地、下,接着是左腿提起、前摆、触地、下。有许许多多的细微动作,都是在一心生活于当下的此时此地所能有的...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0843038.html
  • 无我与涅槃(上)

    ,提供清楚界限的材料。原意并非鼓励读者对涅槃本质臆测。因为任何臆测皆属徒然,甚至对涅槃有所不利。所以经论在解释四圣谛时特别提到涅槃(第三谛)当证,苦谛(第一谛)当解,道谛(四谛)当修。本文所展现的...下文译自尊者1986年的”The Vision of Dhamma"(法眼)201至221页,论题是“无我与涅槃”。  引言  相应部(12:15)佛告迦旃延:“世间有二种依(两分倾向),或依有,...

    Nyanapolika Mahathera 译者:张大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2853053.html
  • 什么是佛教

    。佛陀的称号之一就是两足尊一具足智慧和善德(Vijjacaranasampanna)。  四圣谛构造了佛教的基础,其中最初三谛代表了佛法的哲学,四谛,即佛教的道德,它以此哲学为基准。  佛教的道德观...地把它们保存下来。  佛陀圆寂后三个月,也就是阿阁世王统治八年,500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举行了一次结集,重颂佛陀的言教。以期捍卫佛法的纯洁性。阿难陀尊者,佛陀宠爱的侍者特具恩惠,常随佛陀左右,亲耳...

    学愚法师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1139441.html
  • 佛教的主要特色

    中道。  第一谛至第三谛代表着佛教的哲学,而四谛代表了与其哲学相应的佛教道德伦理。  由此构成佛法的四圣谛以我们的色身为依据。这些是不可辩驳的事实,而且都与人及其他众生息息相关。  无论佛陀应世与否,...理解此四圣谛无须盲目的信仰,世俗之人可以自身经历一二俗谛,证得果位的圣人可以体验后二圣谛(lokuttara)。  佛法以此每一个人都能够亲身验证的事实为基础,而不是建立在对未知者的害怕之上。所以...

    那烂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71554097.html
  • 从传统佛学的演变和发展到现代佛学的问世

    小乘佛学主导佛教的阶段,在该阶段佛教主要提倡用“自度、自利,修四谛、十二因缘并证阿罗汉、辟支佛果”的小乘阿罗汉的佛法去普度众生;  三个阶段是大乘佛学主导佛教的阶段,在该阶段佛教主要提倡用“自度度人...出世间的最高境界或最高理想——“涅般”——“灭度”——“圆寂”——熄灭人生的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境界等等。  “四谛说”的四谛是道谛,是指佛教的人生解脱之路,即痛苦的人生通向“涅般”境界之路,通常是指...

    周泉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4956480.html
  • 四圣谛的多层义蕴与深层义理

    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不论是八正道或三十七道品,都可看成属于四圣谛之中的四谛,亦即道谛。三法印或三相在南传佛教的巴利文圣典,指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与一切皆苦,可以看成四圣谛之中的第一谛亦即...谛与胜义谛。不过慧远的四种四谛说法,与天台大师的并不相同。   (注14)大正大藏经33册,页701上。   (注15)大正大藏经33册,页701上中。   (注16)大正大藏经33册,页...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3941023.html
  • 宗教的净土与哲学的净土

    人要“灭去”由第二谛所说的集而来的痛苦,亦即灭去由第一谛而为说的苦。人期待此“灭去”。因人若无此“灭去”,将永无止境地陷于由集的不断垒积而生的业障的痛苦灾劫中。  “四谛”的四谛──道,是指由释迦佛于...基本教义、基本信念──“三法印”、“四谛”去说明此一意义,亦以“佛性”说、“一心开二门”说去说明。  1.由三法印以说净土  “净土”的“土”梵语为 Ksetya,意指地方或世界;“净”为无染污、无俗...

    李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3342580.html
  • 佛教与耶教的比较(二)

    为了易于记忆)用他所谓为四圣谛的四目予以叙述了。关于四谛,前三谛,就某种程度说来是理论的,四谛则是实践的。  苦谛:生苦、死苦、怨憎会苦、老苦、病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总之,人生因之而有的五阴炽盛苦...及Behistun石等价值相比;即就石柱头的雕刻物言,亦为印度美术史上现存最古的遗物,甚可珍贵。尤其是这碑文十三中,发见刻有邻邦诸国名、王名等,给我们研究印度佛教西传史以很好的资料。其原文及地名考释...

    印顺 张汝钊 史垂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4342938.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