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688篇,用时69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济群法师:何为心、意、识?

    济群法师:   这属于佛教心理学的内容。小乘佛教讲六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大乘佛教则讲八识,在六识外增加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前六识属于意识范畴,第七识和第八识则属于潜意识范畴。   心、意、识三个概念,虽名称不同,有时也会通用。当它们分别使用时,心是指第八阿赖耶识,为积集义,储藏有情生命中曾有的一切知识和经验。意是指第七末那识,为思量义,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即根源于第七识...

    济群法师

    何为心、意、识?|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31378071.html
  • 真圆法师:怎样看懂咒文?

    真圆法师 怎样看懂咒文?我很想念懂大悲咒 但是字不懂听又很难学会 请问法师怎样才能学会念大悲咒呢 好让我心平静。(提问者:jinyu2838 ) 就近寻找具德请求其教授《大悲咒》如何读诵。让心平静的最好办法就是慈悲心普具、换位思考、对遭遇一切皆做感恩想。(真圆法师作

    真圆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55877707.html
  • 理净法师:如何摆脱俗心活着自在

    如何摆脱俗心!活着自在?(提问者:wm198710) 理净法师:所谓“俗心”者,是指众生的烦恼之心,而烦恼是因众生的虚妄分别而有。人们对物质和名利的执著追求,而起...无不是在虚妄分别。所以对我们众生而言,要活的自在就要向菩萨学习,多做一些为众生的事,服务别人的事,你的心就会相对安宁,活的坦荡。这就是菩萨的精神。你都做菩萨了,还能不自在吗?(理净法师作) ...

    理净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61677728.html
  • 惟贤法师:何谓慈宗三要?

    惟贤法师:慈宗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太虚大师崇尚弥勒菩萨,慈就代表弥勒菩萨,慈是弥勒的姓,弥勒菩萨就是慈氏菩萨。太虚大师有本书叫《慈宗三要》,哪三要?行方面是《瑜伽菩萨戒本》;经典方面是《弥勒上生经》;教理方面是《瑜伽师地论》,特别是其中的《瑜伽真实品》。太虚大师把它整合后,叫《慈宗三要》。学习弥勒菩萨的学问,必须通达《慈宗三要》。 -----------------------------...

    惟贤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34794799.html
  • 佛法FAQ常见问答(戒律部分)

    守四斋日或六斋日?  6.受戒的意义为何?   问:家中点电蚊香,我看到薰死蚊子时,很难过,就把插头拔掉,可是过一会儿,我儿子又把插头插回去,我该怎么办?   :因为有时候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个人...,净苑,1993.7.22)   问:佛教徒如何看待人工流产(堕胎)?   :(节录自《人生杂志》第125期,民国83年1月.刘淑美采访.转恶缘为善因-人工流产的另一种思考)   以戒为师除...

    惠敏法师

    |问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808222516.html
  • 真正忏悔是后不再造,是“不二过”

    说“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请老法师开示。   :《梦东语录》上跟佛的经教上相应,你觉得这里头有问题是你的粗心大意,你没有把祖师的话听清楚。“修净业者,乃带业往生,不需忏业”,这...再造这不行,这不是真的。所以,真正忏悔是后不再造,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忏悔之后还继续老毛病常常犯,这不行,那个业就太重了,这是不会有感应的。(净空法师·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七 2005/9/30) ...

    净空法师

    |忏悔|往生|临终|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0/21540387313.html
  • 枣子树与佛教的关系,一网友的提问

    一直以来, 枣子树标树的就是护生的旗帜。而环绕的元素就可以有很多啦。末学常说,枣子树其实不会只是餐饮而已,而是希望让客人参与到我们的环境,活动与思路中来,藉着交流,我们将与朋友们沟通更多利己利...

    慈意

    |枣子树与佛教的关系,一网友的提问|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20441315290.html
  • 王子九问

    :《选择集》据后人传记所引,然后人传记有误,故所引亦误。按道绰大师往生净业早成,故蒙昙鸾大师乘七宝船来告以:「汝净土堂成,但余报未尽耳。」时在贞观三年四月初八,而善导大师拜见道绰大师在贞观九年。 ...似乎给异见之人提供了有力证据:专修品位低,兼修品位高。但「修诸功德」与「一向」本身就有矛盾;《选择集》说「废诸行」有人易误解。怎样解释比较好? :一音说法,随机各解。同样一部经文,禅者解之,净者解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346093.html
  • 问与

    问与   /Santagavesaka Bhikkhu   作者简介:Santagavesaka Bhikkhu(觅寂比丘)1967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1990年就读某佛学院,1992年出家,1995年赴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参学,同年12月到缅甸,依止帕奥禅师受南传戒。目前以学习(研究)巴利圣典为主。   一、佛教徒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是不是执著(著相)?   :对于佛弟子...

    Santagavesaka Bhikkhu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352520.html
  • 朝圣问与

      朝圣问与——整理:唯读   欲朝圣的人需要做好哪些心理和身理的准备呢?与法师同行还是自行前往好?且听以下朝圣者的回答。   * 远青法师(简称远青)   丹霞精舍住持,去印度17次,带团20年,带团目的为引导善信亲近正法。   * 华严禅寺朝圣团 (简称华严团)   带团去中国四大名山多次。   * 圆会   前往中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共4次。   问1:...

    唯读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5208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