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不舍生死而入涅槃

    世人因为无明而产生烦恼,不能脱离生死轮回,与生死相对的是作为超越境界的涅槃涅槃的字面意义有灭、寂灭、灭度、寂、无生等,中国早期的一些佛经还译为“无为”,一般的意义是指熄灭生死轮回而获得的终极解脱。...肉体焚烧成灰,心智灭除至尽。大乘佛教对涅槃有新释,不再执著于有余、无余之分,只以无余涅槃作为一种方便施设,非终极涅槃。《中论》以实相为涅槃,“诸法实相即是涅槃”【《中论·观法品》,《大正藏》卷三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2052660.html
  •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

    善者今生乐享天年,投生三善道,享受人天之乐。   灭谛的“灭”指从根本上消除烦恼、苦感,得到清净自在的超脱境界。有非终极涅槃,(如声闻、缘觉涅槃)和终极涅槃(成佛涅槃)。前者仅仅是脱离烦恼,后者才是智...一心向往众佛喜悦归宿的”是说:学法的人必须是一个一心一意向往得到众佛为之欢欣鼓舞的正确归宿的人。这归宿指的就是三乘佛法指引的超脱轮回的涅槃,和全知全能的终极果位。佛是以度脱众生为乐的,他看到人们醒悟,...

    宗喀巴大师 著 多识仁波切 讲解

    |密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1016111847.html
  • 《你可以不怕死》(一行禅师著,胡因梦译)连载之一

    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可以将这块金属比喻成涅槃,而正反两面就像无我及无常的示现一般。通过钱币的正面及反面,你可以洞观和认识这块金属。同样地,深观无常和无我的本质,也可以觉察到涅槃的本质。   涅槃终极面无法与世俗的历史面分隔。深入于历史面,便同时通达了终极面。终极面一直在你心中。对修行者而言,洞观他或她的无常及无我本质,是极为重要的事。如果修行有成,他就能通达涅槃,证人无惧。那时他就能面带微笑随顺...

    一行禅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15891518.html
  • 从慧能禅学看禅宗的内在超越性

    是作为超越境界的涅槃涅槃的字面意义有灭、寂灭、灭度、寂、无生等,中国早期的一些佛经还译为‘无为’,一般的意义是指熄灭生死轮回而获得的终极解脱。小乘佛教将其区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小乘佛教的涅槃概念,指灰身灭智,肉体焚烧成灰,心智灭除至尽。大乘佛教对涅槃有新释,不再执着于有余、无余之分,只以无余涅槃作为一种方便施设,非终极涅槃。《中论》以实相为涅槃,‘诸法实相即是...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839238.html
  • 试辨如来藏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基本差别

    为生灭法中妄认常乐我净。佛法是一味法,同一指归,有毘昙学,有戒律学,有般若学,有瑜伽学,无不指向终极涅槃之域。如来藏系列的经论,正是开显如来法界,涅槃法界。将如来藏思想等同于《大乘起信论》之类的本觉说...藏。讲完烦恼藏,经中随后即由烦恼藏引出如来藏。所谓如来藏者,就是为无量烦恼藏所缠所隐覆的如来法身。经云:“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而如来法身则是涅槃界的异名:“涅槃界者即是如来法身”,它...

    周永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2341387.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佛乘存有者实是一不入涅槃的救渡者,此即大乘佛乘观的终极意义,此义将在下文论及涅槃观念时再次申说。而《楞伽经》对于加持作用的强调,除了显示佛必然救渡众生之本怀的可贵之处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强化修证者之...修证者所自我以为的最高境界状态,对于此一状态,大乘精神中之佛果位者将再予加持而不使其入此涅槃之中,实际上即是认为根本没有此一阶次之终极涅槃境界在者。另又有指真正大乘成佛境界之圆满状态义之“涅槃”者,此即...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060030.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必然要终成“一佛乘”,理由是佛乘才是终极乘,而声闻、辟支、菩萨都仍有所执,此执之诸状不一,此暂不论,既然众生最终必须仍以成佛乘为唯一之乘,而诸乘修行者因为觉知之程度而有不觉之所执而暂住诸乘之涅槃境界...涅槃的救渡者,此即大乘佛乘观的终极意义,此义将在下文论及涅槃观念时再次申说。而《楞伽经》对于加持作用的强调,除了显示佛必然救渡众生之本怀的可贵之处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强化修证者之修证成佛之动力因缘。当然,...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360070.html
  • 论 支 遁

    怀有广济众生的使命,不能自度得无余涅槃,即不能中道取证。他只能以般若权便之法,在世间不断趋向终极涅槃。一方面超度众生,一方面体证自我境界,这就是无住涅槃。支谶《道行经·守空品》明确说:“本愿悉护萨和萨...其对大乘义理悬隔之深。  大乘的实践主体是菩萨,而大乘真空幻有的本体论使菩萨出家、在世完全统一。出世就是人世,烦恼就是涅槃,关键在于你对“幻有”世界的“真空”性把握到什么层次。这样,菩萨求佛证道,必以...

    贾占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126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