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是民间的说法吧)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2575561.html
-
十大经典佛家禅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说既是错。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4254622.html
-
经典一:【释迦如来】 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大黑天】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
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大日如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鬼子母神】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
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药师如来】 一花一世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0554250.html
-
后来遇到一位白头禅师,两人辩论了百来天,他都难不倒禅师。昙无谶拜禅师为师长,禅师授予他一部写在树皮上的《涅槃经》,昙无谶才转向大乘。到二十岁时,他已能诵大小乘经典二百余万言。 昙无谶的堂兄长于驯象...卷二)沮渠蒙逊因而对他更加信重,常就国家大事向昙无谶请教。可见昙无谶在这一方面也是佛图澄式的人物。 北魏拓跋焘听说昙无谶会法术,请他到魏国,沮渠蒙逊不同意他去,怕他的奇术被魏国所用,而昙无谶本人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5161531.html
-
」与「大乘经」之分别。但是,绝无理由可把「阿含」称为「小乘经典」。 二 再被重视的阿含 中国与佛教接触始于秦始皇四年(距佛般涅盘二四三年)(1),「西域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赍佛经来长安」(2)。佛后...经典一 赤沼智善译 第十三卷相应部经典二 林五邦译 第十四卷相应部经典三 渡边照宏译 第十五卷相应部经典四 立花俊道译 第十六卷上相应部经典五 立花俊道译 第十六卷下相应部经典六 渡边照宏译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71159551.html
-
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参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4,《大正藏》册3,页645a-653b。 [xv] 《汉译南传大藏经》册27,《小部经典二》,第252-254页,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5年3月。 [xvi] 《汉译南传大藏经》册19,《增支部经典一》,第268-275页。 [xvii] 《汉译南传大藏经》册10,《中部经典二》,第117-126...
见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2054376.html
-
任意一组赋值下都是真的。⑶当然这一重言式的成立是建立在经典二值逻辑的基础上的。但这并无影响,因为我们对真似、真伪、有无地分析也同样是限定在此条件下。
从重言式的语义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永真性,...
二、因明中的真似、真伪与有无
逻辑在印度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古)正理→古因明→新因明→(新)正理。在印度,逻辑从最纯朴的思想萌芽发展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每一阶段的推进都使其体系更为...
贾青 安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23438774.html
-
称为《放光般若经》三十卷。随后又有敦煌沙门竺法护也到西域,学会了当时所谓三十六国语文,求得胡本经典二百余部,回到汉地。他在沿途及长安,共译出《般若》、《方等》大小乘经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 ...出了所赍来的《四十二章经》等。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正式有佛教、有寺院、有佛像和经典译出的开始。 但在这以前即永平八年(65),汉明帝之弟楚王英已曾“为浮屠斋戒祭祀”,明帝给他的诏书中,就有“伊蒲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2943764.html
-
关系,佛陀曾说:“由爱更生爱,由爱而生憎;由憎而生爱,由憎更生憎.”《法句经》(“增支”部经典二)爱可生爱,也可因爱生憎.佛教认为:众生之所以有爱(他爱),悉根源于自爱,妄执我有,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以火救火也,其说将必无可受.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墨子˙兼爱下》 什么是“兼” 从字源意义上来看,在金文中,“兼”字像手持二禾,是一个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释“兼”为“并也,又从持秝,兼持二禾”....
李贤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844437.html
-
实践中,能够一直精进而且维持着平等心,才是真正的走在中道上。 丙、走在中道 由上面引述的经典,我们可以看出:若想走在中道的路上(一)要始终维持着精进之心;(二)要始终活在当下,只问耕耘,而不落入对...比丘!于世有二边,出家者不得亲近。何为二耶?一、于诸欲欣爱、贪着为事,乃下劣、卑贱凡夫所行,而非圣贤,无义相应也。二、自以烦苦为事,乃苦而非贤圣,无义相应也。诸比丘!如来舍此二边,以现等觉中道,为资...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34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