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二者在历史上曾有互争优劣的情形产生。如唯识、法相系学派以弥勒为宗祖,故强调兜率往生思想。
迦才《净土论》、源信《往生要集》等,则比对两种净土,而倡言极乐净土较为优越。又,智顗《维摩经略疏》卷一等立...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7034678247.html
-
后来传教观于日僧最澄(767~822),最澄尽写此宗的教籍以归,开立日本的天台宗。贤首宗的名德清凉澄观,早年亦尝从湛然受学《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疏。又有翰林学士梁肃,也曾从湛然学教观,深得心要...三十卷、《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注释三大部,阐明显教观的深旨。又有《金刚錍》一卷、《止观义例》二卷、《法华五百问论》三卷,建立自宗的正义,破斥他家的异解。此外,有《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及《维摩经略...
黄忏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583885890.html
-
46、82下“因门有殊契会不异。若得此意,何所乖诤,苦兴矛盾” 13. 参考《四名尊者教行录》大46.891下 14. 参考智顗《维摩经略疏》大38、676上~677中 15. 智顗...705上 21. 参考《摩诃止观》大46、24中—下 22. 参考《维摩经略疏》大38、677中 23. 参考智顗《四教义》大46、721上—723上 24. 参考《法华玄义》大...
汉斯 鲁道夫 康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246250.html
-
其录而去取之,带义必存,言繁则剪,使旧体苑然!不易大师之本故也’(大正三八-五六二C)。 而更述《维摩经略疏》的因缘,也因此,后来讲学之士,都依用《略疏》而忘还有《本疏》,致使在国内可以说是失传!甚至在宋天圣二年(西元一O二四),遵式大师奏请《天台教籍》人藏之际,竟将《维摩本疏》遗忘,唯人《略疏》而已。降至元、明更陷于烟没状态。 本疏的发现,即在十八世纪顷(日本德川时代),由京都比叙山的慈陵师...
慧 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3168389.html
-
梁肃遵湛然命作《〈维摩经略疏〉序》的时间“甲辰”年改为“丙辰”是缺乏根据的,梁肃师从湛然的时间必在甲辰年即他十二岁以前;梁肃为其师《维摩经略疏》作序,可以在疏成之岁,即广德二年,也可以在稍后某年。(注:胡大浚...
俞学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4452064.html
-
吉藏 《般若心经崆峒记》三卷 安干 《维摩经义记》四卷 慧远 《维摩经垂裕记》十卷 智圆 《维摩经广疏》二十八卷 灌顶 《维摩经略疏》五卷 吉藏 《无垢... 圆测 《仁王般若经疏》三卷 良贲 《仁王般若经法衡钞》六卷 遇荣 《金刚般若经直解》一卷 慧能 《金刚般若经六祖解义》 普觉 《维摩经略疏》三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2450081.html
-
》卷38,页334,下)吉藏,《维摩经义疏》卷2,也有相同的说法。(参见《大正藏》卷38,页927,下。)另外,天台宗大师智,则从不同的观点,来注解“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这句经文。他在《维摩经略疏》卷...种德目判为“因(行)”(详下文),应该是有根据的。
(注11)隋朝天台宗的大师--智,在其《维摩经略疏》卷2当中,纯粹从“观心”的立场,来注释这十三个修行次第(详见《大正藏》卷38,页594,中)...
杨惠南
|环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0643211311.html
-
智的解释,则与二者有所不同。智从通、别、圆三教来解释,依横、竖两义,依横义则一一诸行皆至金刚心,依竖义则是从浅至深;[《维摩经略疏》卷二,《大正藏》第38卷,第593页下。]而且,智将此十三行...维摩诘经》的“心”的理解,智解释说:“四种心只是一自性清净之心,此心若显,一切佛土悉净也。”[《维摩经略疏》卷二,《大正藏》第38卷,第595页上。]这是依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来理解“心”。但是,《...
圣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5539197.html
-
《维摩经略疏》卷2当中,曾说“(众生之)类者,即气类也。”又说“气类无边,尔其正要,不出二种一、有为缘集;二、无为缘集。”也就是说,众生共有两类“有为缘集”和“无为缘集”。所谓有为缘集的众生,即是以“...其后的十七种德目判为“因(行)”(详下文),应该是有根据的。 (注11)隋朝天台宗的大师--智,在其《维摩经略疏》卷2当中,纯粹从“观心”的立场,来注释这十三个修行次第(详见《大正藏》卷38,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2240202.html
-
湛然记的《维摩经略疏》中曾多次提到所谓“重玄门”: 明诸菩萨化功虽大,未证极果。犹须进修化他之法,即是等觉。千万亿劫入重玄门修化他行。[1](《维摩经略疏》卷一,第38册,p578.) ...佛教中的普遍使用,并对其释义进行细致严格的分疏将会有助于我们对于问题的追究。 一 正如隋唐时期乃至其后的释家所一致指出的,“重玄”一词源于《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澄观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64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