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峰簇拥褒禅寺
明现
我不知道,当年,王安石进这褒禅山,是骑马还是坐轿?我不知道,我们坐的汽车的轮印,是否就叠合在王安石的马蹄印里?
很早就读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对那山、那寺久仰在心。过含山县城数里,那山便入眼来,重重叠叠,并不高大,亦不险峻,娇美可爱。车在山里转来绕去,一座...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895796.html
-
翠峰禅师、十方诸佛宝塔与延寿寺 来源:北京文博 作者:韩建识 在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马房寺村东北角,矗立着一座八角九层密檐砖塔,这就是十方诸佛宝塔。塔坐北朝南,塔高25.18米①,塔座高3.2米,塔周长约24.9米,拱券形门洞,洞高1.78米②,门洞外的正上方刻有楷书“十方诸佛宝塔”石匾,塔心呈圆锥形。塔前原有一座延寿寺。该塔、寺都由明代翠峰禅师修造。可能因地处京郊,关于该塔的记载极少...
韩建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0152243.html
-
武帝高其道腊,延入内庭,未几如吴。有偈曰:“梁城遇导师,参禅了心地。飘零二浙游,更尽佳山水。”顺流东下,由千顷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雁荡,盘鳐于翠峰七十二庵,回赤城,憩云门、法华、诸暨、渔浦、赤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1567312.html
-
,慎勿误会。 到翠峰。峰问:“甚处来?”师云:“黄檗来。”峰云:“黄檗有何言句指示于人?”师云:“黄檗无言句。”峰云:“为什么无?”师云:“设有,亦无举处。”峰云:“但举着?”师云:“一箭过西天。” 翠峰三次追问,可以说钦迟黄檗,也可以说将计就计要折倒临济;而临济一只眼却射透翠峰意。初答“黄檗无言句”剪除翠峰对黄檗的牵扯;再答“设有,亦无举处”剪除翠峰,借黄檗杀人;末了答以“一箭过西天”,显示...
乃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53957624.html
-
生亦无取。无得无自性。吉祥风所见。如此天然巧合。亦更奇矣。溥常自光绪二十五年。岁次已亥。即参九华山翠峰华严道场末座。中国讲此经者。实为第一首创。当时覆讲十回向品。譬如真如百门。同学嬉喜奖许。及在金陵。...
溥 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351484.html
-
彩虹照在翠峰之上。一面二臂,右手作施愿印。此印有施予、令如愿、赐护及普度的意义。在右手作印之同时,拈着一株蓝色莲花的茎部。度母的左手放于胸前作三宝印。为什么这个手印叫“三宝印”呢?因为其竖起三指的食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0563240.html
-
曲径通幽,一起走进紫阳翠峰、女娲银峰的春天。 红汤红叶全发酵的红茶,金丝滇红、工夫祁红、正山小种甜醇香味飘洒汉江两岸 黄茶“金镶玉”的君山银针,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继而徐徐下沉杯底,状如群笋出土...
姚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5971613.html
-
洞庭翠峰寺虚席,曾会和珊禅师乃推荐重显出任住持。重显便开始了他后半生的住持弘法了。 (三)从翠峰到雪窦 翠峰寺在太湖洞庭西山中,如海中琼阁,实为一方胜境。时年约42岁的重显住持于此,即宣布自己为智门光祚...太守(知州)千里遣使的诚意,“且佛法委自王臣兼住持”,希望洞庭的信众能够谅解,听了这番话苏州信众方肯放行,重显乃辞别翠峰前往雪窦。 雪窦寺又名“资圣禅寺”。据《雪窦寺志》卷三记载,雪窦山为浙东名山...
法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5861787.html
-
大德的辛勤耕耘,它就会向前发展。据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天目山昭明禅寺僧人真定的《钦差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禅寺碑记》载,其时九龙岗寺的高僧为翠峰禅师。翠峰和尚与楚峰、宝印、玉堂是五台山同时代的僧人,...欢迎,故它自唐末创立以来,五代宋初就传入毗邻的五台山,到明代时就几乎成了五台山禅宗的代名词。而翠峰禅师就是五台山禅宗的一位高僧,也是龙泉寺的一位住持。龙泉寺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寺庙得到了修葺,圣像得到了...
姬 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0866787.html
-
十一县,到处有佛寺。此时,武夷山“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大凡是山峦起伏,翠峰叠嶂,佳木葱茏,云海缥缈的名山,差不多名山古刹都产茶。史称“茶兴于唐,盛于宋朝”唐朝茶叶的兴盛,是在佛教特别是禅宗发展的基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155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