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3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翻译佛经到玄奘西行(一)

    翻译佛经到玄奘西行(一)  佛教在公元前已经传入中国,具体的时间尚无法确定。在历史记载和佛教传说中流传很广的说法---即汉明帝夜梦金人,派人西行求法的故事,其真伪性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乃至于后来天竺僧人竺法兰和摄摩腾携白马驮经东来的故事也有争议。  为什么要谈到佛经翻译呢?那是因为在翻阅大藏经的过程中,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即同一部经书在不同时代都有翻译的法本,为什么会这样?乃至于后人根据这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0554579.html
  • 译场──中国古代翻译佛经严谨方式

      译场──中国古代翻译佛经严谨方式  曹仕邦  贝叶  第七期  页74-77  ---------------------------------------------------------...佛经从印度的梵文或西域文字翻译成汉文的严谨方式。提到翻译,近代多数是一人执笔自译,数人合译一书的较少。然而中国古代翻译佛经,自汉末至北宋(公元二世纪末至十一世纪中)前后近九百年,在这长期间差不多完全...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571360.html
  • 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例

    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例  方一新  [长沙]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  77-83页  ------------------------------------...道乎?’曰:‘非也。’”(《孟子?公孙丑下》)  “问曰:‘夫子之任不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曰:‘非也。’”(《孟子?告子下》)  尽管“非也”作独词句用已经见于先秦典籍,但在翻译佛经中...

    方一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1054924.html
  • 山西省襄垣县发现高僧法显原籍史料

      近日,在襄垣县一收藏者家中,发现了证明高僧法显的原籍是襄垣县的历史实物资料,但最后结果如何,还有待史学家进一步论证。据介绍,东晋高僧法显西行求法,前后经历14年,游历30个国家,不仅将佛教典籍带回中国,而且在翻译佛经的同时,著有《晋法显自己游历天竺事》一书,是我国历史上卓 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然而,对于高僧法显的原籍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

    【佚名】

    |高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8/1603185420.html
  • 西安闹市中的寺院:大兴善寺

    介绍:   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等人曾先后来到长安,住寺内翻译佛经59部278卷。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至八年(公元716——720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到此传授佛教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

    【佚名】

    |寺院|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2/0137478023.html
  • 镇江将建塔纪念律宗南山宗开创者道宣律师

      横卧在镇江历史文化名城西面,被古人比喻为“长龙” 的十里长山上,今年将建一座纪念塔和“禅(律)院”,以纪念曾与唐玄奘一道翻译佛经、律宗南山宗的开创者道宣。   律宗,是我国佛教中以研究和传持戒律...。贞观十六年(642),入终南山丰德寺,研究并弘传佛教戒律,世称南山律师。   玄奘取经回国后,道宣被诏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与玄奘译经道场,负责佛经翻译中的文辞润饰。道宣门下子弟多达千人,著名的有...

    佚名

    |纪念|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09452123435.html
  • 玄奘三藏法师纪念堂在西安市南郊兴教寺内落成

    堂。在纪念堂墙壁上还绘有200多平方米的壁画,展示了玄奘三藏法师取经、在印度辩经、翻译佛经一生的经历。...

    佚名

    |落成|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08393424687.html
  • 历史上的今天:唐玄奘取经回到长安

    657部和各种佛像回到长安。其后专事翻译佛经。用20年时间,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颇大。  664年病逝。...唐玄奘取经回到长安(643年)-----  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怄师缑氏镇)人。唐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玄奘"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

    佚名

    |玄奘|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2/12275235704.html
  • 论藏传佛教形成于赤松德赞时期

    进行翻译佛经。佛教与藏文结了不解之缘。当时翻译佛经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播佛教,而是作为学习藏文的教课本来进行的。从而佛教在吐蕃社会中语言的本土化打下了基础。赤松德赞时期,翻译佛经规模达到空前发展,翻译佛经作为吐蕃王朝之行为进行,大量的印度梵文佛经翻译为藏文。当时翻译佛经有三大目录,涌现出九大翻译家,基本达到了佛教语言文字本土化的程度。  二、佛教道场本土化  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活动场所...

    洛桑开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2165741.html
  • 吐蕃时期的佛经翻译及汉藏佛教界的交流

      吐蕃时期的佛经翻译及汉藏佛教界的交流   作者:旺多   藏传佛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藏传佛教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促使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现了正常运转,直至今日。即:佛、法、僧,佛像、佛经和僧尼,还可以加上重要的条件之一,广大信教群众。其中佛经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的“年波桑瓦”,但真正意义上的佛教传入和佛经翻译开始于公元七世纪...

    旺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098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