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为”和谐吗

    “无为”和谐吗  作者: 黎继    最近,笔者所在机关一位领导同志在讲促进和谐的问题时提到,现在有些人误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认为“无为”就是垂拱而治。他们觉得,少管事就少一些麻烦、少一些矛盾,就有利于和谐,因而尽量少管事,尤其是少管所谓“得罪人”的事。这种态度,其实是消极的、有害的。  的确,我们首先要明白,“无为”不可能促进和谐。对于为官者来说,“无为”的后果是在其位...

    黎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3866935.html
  • 灾异、天谴问答录

    天变、灾异是警示,如果人反省,改过自新,这是兴邦之动力。没有真心悔过,“谴告之”、“惊骇之”而不知变,就只有殃咎,哪里会兴邦?大地震将人们的本善之心、恻隐之心震出来了,并且在救灾中体现了真情,如果...是天谴,谴的是谁?是人类!而人类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贪婪、野蛮和堕落。看不到野蛮化的源头,化者谴责被化者,这种所谓的“天谴论”极不理智。明了天谴之理,应该反省时代,对个体的嗔恨并不解决问题。知道因果...

    殷辂

    |问题|反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23162137578.html
  • 从中医角度浅谈静坐与健康

    人们也开始渴求心灵的依靠,因而掀起近代禅修静坐的风潮。西方科学家经研究发现证实,经过禅修静坐的佛教徒,脑中的“喜乐区”比一般人活跃,“嗔惧区”则较沉寂,意即禅修静坐发快乐与平静的感受。  故此单元...产生。  由上可知在中医的领域而言,人的精神(情绪)与色身,二者是习习相关。所以若善调身心──心情保持平和,自然气息顺畅,身体各项机能也随之得到调和,如此就拥有健康的身心。  禅修静坐 万缘放下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4547238.html
  • 最该记住的七个穴位

    。它不仅祛淤血,还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

    君合

    |健康|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250374271.html
  • 禅宗与净土

    四十劫,“久已证得无生法忍”——得不退转。可是,释迦却比弥勒先成佛,弥勒还得当来下生。这是因为秽士之秽虽障道,亦道。《维摩诘经》言:“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认为,一切众生既然皆有佛性,有佛性者就成佛,可见佛之一切知见、德本自具足,现现成成,离一切诠所诠,无须外求,只有靠自己去体验、去实践、去证得,正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当体即是,动念却乖。因此,...

    一诚

    |禅宗|净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5/0915579175.html
  • 12岁留守男童步行9天返老家寻奶奶

    一些刺激,比如同学、朋友的一些刺激话,电视剧的部分情节,有时一个梦境也发这种冲动。   方海韵说,12岁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特别是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中,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的不健全,这是一个...在西安的西边,一直往西走,就到奶奶家。而出发时,他身上只有3元钱。   吃别人丢弃的西瓜充饥   就这样,本来要去上学的他,没有跟任何人吱声,独自踏上寻亲路。   先从沙井村出发,一路往北,...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09112984304.html
  • 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

    所谓“佛法世法,非一非异”,但唯学佛者行之,方归于善耳。  中国素研经世济国之道,教化人民几已为儒教之专职,而在儒者亦自以为舍我其谁。职是之故,以佛法为世外高尚之法,学佛者为高尚贞操之士,山林隐逸...(太虛)(十三年七月在镇江研究会讲)  谈佛法诸山长老参学在先,太虚何须立说?即诸大居士皆研究有素,亦不待太虚启言。况佛法甚深,非言语所及!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知之,以实证说亦唯佛与佛乃了之。且...

    太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0139576.html
  • 佛法的瑰宝

    者缺乏智慧,  生不如死。  始于少许财富,  智者巧妙地化少成多,  有如突起之风,  燃星星之火。  他若周详地策划,  早起并勤奋不倦地工作,  其财富就会增加,  如数头雌牛与一雄牛共居...清楚明了的人,  不受其它学说影响;  真正觉悟者,拥有完美知识,  平稳地越过崎岖。  不是用水便净化一个人,  虽然许多人曾在此沐浴。  但是谁心中有真理与佛法,  并且是个请净者,他便是...

    达米卡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0749476.html
  • 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就是宗教修持:而是说“恶”作为一种“外缘”,动向“善”的宗教修持,从侧面引发“善”的生长&mdash...  《创世纪》第三旱第三十一节日:“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贝施特认为,这句经文预示著「善”人和“恶”人都得救,因为不管是&...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1463867.html
  • 唯一的道理(1)

    形成“经过”,切实明察现象的形成,发定力与智慧的成长,同时也导向我们明了集谛的主因是因为愚痴的影响。智慧的产生是经过锲而不舍的进修内观法来明了一切生灭的真相。因此,它将协助我们断除对六根欲念的...忧愁哀伤、祛除苦楚悲痛、得到正当行为的准则、体证涅槃(注一)。这条路就是四念住。  “是那四念住呢?”  “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身体必须专注明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则祛除淫欲、悲痛;对于...

    泰·苏哇诺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668383.html